小主,
按一下他们学,咱不表,再说秦雄和孟氏。哎哟,孩子带走之后,夫妻俩哭了几个月,那能舍得孩子吗?知道近在咫尺,但是不能相认。有的时候,想得闹心,还真想跑到狮吼寺把孩子给拎出来,说:“我们不学了!”但是,都被理智给控制住了——让孩子去学吧,回来干嘛呀?跟我们夫妻俩吃苦啊,那何必呢?不如让孩子学一身文武艺,未来报效国家,博个一官半职,那我们不就改换门庭了吗?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呢?孩子迟早得回来,我们得为孩子打拼呢!中国的父母不就这样吗?活着一辈子全为孩子了。好好地种地,多打粮食,多换钱,换钱存起来,未来给孩子娶媳妇儿。
就这么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秦雄发现,靠着种地很难致富。说勤劳致富,勤劳致富,今天可以,古代够呛啊。这种地全靠天吃饭,赶上好年,还能多打点粮食;赶上灾年,有的时候,颗粒无收啊。哎呀,看来靠种地赚钱太慢。怎么办?做生意吧。那做什么生意呢?经过秦雄不断的挑选试验,最后,选择了一个职业,干嘛?贩马!
因为,他居住的地方是隋朝的边疆。往北我们说了是突厥游牧民族,盛产良马,把这边的马买了往内地贩,内地缺少良马,就可以从中赚取差价。从那开始,秦雄就贩起马来了。
别说,贩了几回,还挣了点钱。开始,一匹、两匹的贩,就在幽州、幽州边上这一代卖。卖了,挣点钱就回来。然后,再买马。后来,慢慢的银子也积攒多了,买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贩马的距离也越来越长。一直到两年多前,这一回,秦雄把自己挣的所有的钱全押上了,买了十二匹良马。往哪犯?听人说了,现在山东一带比较缺马,在那个地方的马市,马的价格比较高。于是,秦雄就带着这十二匹马来到了山东。当然,到山东先去齐州了,想到那里转手把十二匹马卖了,赚一笔大价钱。
但没想到,到这里也倒霉,正赶上麦苗往上拔穗的时候。秦雄赶着马在田间经过。忽然间,从麦地里就惊起了一只鹁鸽。这鹁鸽咕噜咕噜一飞,马不知道啊,猛然间出来这么一动物,一匹马当时就惊了,挣脱缰绳,“啪!”它就跑了。这马一跑,其他的马也惊了,四散跑开,“咵咵咵……”哎哟,可把秦雄给急坏了,拉了这匹,找不到那匹。最后十二匹马,勉强找回来五匹,其它的不知所踪了。但是,这一片的麦地可给人家践踏坏了。
那有看田的佃户,一看,赶紧把秦雄就给抓住了:“不能走了!把我们的青苗给踏坏了!你早来俩月,都不怕踏。”怎么?冬天的麦子不怕踏呀?你看我们河南马街,每年的正月十一、十二、十三召开马街书会,说书的全过去。那是一个民间说书的盛会。在什么地方开呀?就在田地里开。我参加过多次。经常有朋友问我:“他们在田地里开,不都把田地里的那些麦苗全踩坏了吗?那明年还有收成吗?明年得减产多少啊。”问问题的这些朋友大部分住在城里,他不了解农村,他不知道农活。这个过冬的小麦不怕踩、不怕踏。您把它踩扁乎了,踏到泥里了,它也死不了。来年开春,您看吧,长势更旺。而且,不怕下雪覆盖。盖多厚的雪,这麦子没事儿。甚至老百姓还有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呀。冬天越下雪越好。但是有一节,开了春,这个麦子别往上拔杆儿,一拔杆儿,再来一场雪,那就是灾了,这麦子非冻死不可。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怕暖冬啊?这冬天不冷,气候反常,它暖和,地里麦子呜呜地往上疯长。到了第二年,来场倒春寒,一下雪,得了!拔出杆的麦子全冻死了。所以,“该冷不冷,该热不热,五谷不生”啊,这也是中国谚语。那么,秦雄早两个月来,这麦子还是冬小麦呢,还没往外拔杆呢,马踩上去、踏上去没关系。现在不行啊,现在正往上拔杆抽穗呢,你这么一踏,一大片麦子,一大片麦子就给人踏下去了。其实说实话,紧踏能踏多少呢?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这一片土地都属于一个姓刘的财主。刘财主闻讯赶到现场,一听秦雄的话音,哦,外地人。“踩了我的东西了,甭走了!”
“怎么?”
“赔我的麦苗!”
“那赔多少钱呢?”
“多少钱?纹银五十两!”
“多,多少钱?!”
“纹银五十两!这还算少了呢。”
秦雄说:“你这不是狮子大张嘴吗?我,我这马紧踏能踏多少啊?咱不说马踏多少,就算你的所有,这不管多少亩的麦子,全成熟了,全丰收了,全打上麦粒儿,你到集市上去卖,你能卖五十两银子吗?你这不是讹我吗?”
“哎呀!”刘财主一听,“你踩了我的麦苗了,你还说我讹你?给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