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动过手了。
多久了呢?大概有七八个年头,也就是从楼令成为晋国的司马之后,并未实际再展现过武力值。
世人不会忘记楼令是怎么起家的吧?
好像是有点不好说。
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战场上总是不会缺了猛人。
近期要说谁是公开的猛人,楼氏的楼武绝对要算一个,再来就是宋国的向戎,以及鲁国的伯夏。
向戎是宋国的左师,乃是一国的第一武官。
伯夏这个人听光听名号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叔梁纥的父亲,叔梁纥是孔夫子的父亲。
周王室的单公朝负责跟晋国进行一系列的邦交活动,其他人可以忘记楼令的武力值,独独单公朝不应该忽略。
所以了,仅仅是楼令往晋君周身侧一站,直接给了单公朝天大的压力。
怎么说呢?
单公朝知道君辱臣死的道理,又看见楼令那么直勾勾地瞅着自己,脑子一懵的同时,什么火气都没有了。
“怎么不邀请天子阅军呢?”单公朝清醒也冷静下来,选择了好好说话。
晋君周张了张嘴,脸色看上去比较茫然,迟疑了一下下,才说道:“屡次邀请,天子都不来。”
站在一侧的楼令皱了皱眉头。
虽然可能是老师对徒弟有留下余威,但是晋君周这个回答真的很烂。
“身为臣子,怎么能够因为君主的拒绝,该维持的礼仪不遵守了呢?”单公朝立刻说道。
目前并不讲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套,只是上下尊卑的观念肯定有,尤其上下尊卑的秩序还被周公旦几次加强过。
周公旦怎么来加强上下尊卑的观念?他弄死那些跳得最欢的诸侯,再狠狠地教训强大的诸侯,一下子就将所有诸侯震慑住了。
为什么不是弄死最强大的诸侯?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啊。
在周公旦执政时期,其实姬周的天下坐得不是那么安稳,内忧殷商残余这个威胁,外面有各种戎、狄、夷、蛮蠢蠢欲动。
拿东边来说,周公旦需要依靠齐国来压制各种夷,面对西边和北边的威胁选择督造“洛邑”这座大城,经营洛水、洢水、汜水等等有多条河流的平原作为退路。
单公朝作为老师可以教训自己的弟子,只是作为周王室的代表,哪来的胆子敢对着有臣子在旁边的天下霸主怒吼啊?
晋君周面对自己老师也是周王室使节的那一句话很不好回答。
即便是心里真的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起码周天子还是公认的天下共主。
然后,晋君周可以不敬周天子,不怕自己的臣子也有样学样,不拿君主当回事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上面那一句话可不是孔子才讲过,只是孔夫子最出名,成了他的名言。
晋君周要比任何国君都谨慎,一个不谨慎别说是拿不回权力,下场也要非常不妙。
为什么?因为晋国的权臣比列国要凶要狠,所以晋君周决必须谨慎。
晋国的卿大夫是架空了晋君周,可是一众卿大夫在不触及根本利益的时候,保持了作为臣子的底线。他们一来没有做什么欺辱晋君周的行为,再来是保障了君主除了军权之外的所有权益。
自然是跟晋君周忍得住,没有迫切想要回权力有关。
若是晋君周不顾现实就要是拿回权力,必然是会发生冲突了。
不管怎么说,晋国的一众卿大夫至少在维护晋君周的地位,双方都表现得极为的克制。
“楚国去掉王号这么大的事情。”单公朝想到了什么似得:“你们还把不久前跟天子认亲的吴国给灭了。这……”
哪怕逼迫楚国去掉王号是晋国干得,只要晋君周是周天子的臣子,等同于是周天子干成了那样的事业。这个算起来真的没有毛病。
进行灭国战争的话,但凡晋国没有宣布脱离周王室的体系,一样需要事先取得周天子的允许,要不然就是一种逾越。
诸侯之长带头干逾越的事情,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每一次都会引起很大的动荡,一次次受伤的对象绝对有周王室一份。
单公朝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周天子的使节,确确实实有那个资格来找晋君周讨要一个说法。
而单公朝问的那些话,很难让晋君周正面回答。
没有不轨之心的话,晋君周可以有错就改,以周王室当前那寒酸的样子,互相之间说几句好话,事情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晋国跟周王室闹过很多次的不愉快。
周王室也从来没有喜欢过晋国。
晋国是碍于作为周王室的分封国之一,发生一些事情不好跟周王室计较。
要不然的话,仅仅是周王室屡屡挑唆齐国跟晋国过不去,以晋国的武德之充沛,没有自保实力的周王室早被晋国给灭了。
以为周王室只是挑唆齐国跟晋国过不去吗?怎么可能的事情,还包括在晋国举起尊王攘夷大旗之后,周王室没有给予认证这一条。
小主,
后面完全是晋国的武德太过充沛,吓得周王室不得不追认,才算是让列国可以光明正常向晋国服软。
当前的达官贵人远没有后面那么无耻,可以理直气壮地睁眼说瞎话。
讲事实就是晋君周不至于心虚,就是不好将要干什么讲出来。
“君上,臣可以说几句吗?”楼令不再沉默。
晋君周立刻说道:“尽可道来。”
“单公。”楼令看向单公朝,说道:“寡君几次盛情邀请吴先君会盟,吴先君屡屡答应却是未至。”
这件事情单公朝知道。
说起来,吴君寿梦那样干,不知道多少诸侯学,并且早就想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