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雅心下一惊,第一反应是对方似乎洞悉了某些隐藏的秘密。
关于她与掌秋使之职的关联,她尚未公之于众,而这位长辈又是如何得知?疑惑之余,苏雅的眼里闪烁着不解。
郑老夫人捕捉到这一微妙变化,她的声音依旧温暖如旧,“放心吧,阿雅,我会一直是你坚强的后盾。”
朝廷之事,哪怕是细微的变动,也难逃重臣们敏锐的洞察力。
回想去年,掌秋使进京,龙颜大悦,随之而来的江南丰收佳音,以及魏崇楼因此蒙受皇恩,得赐厚赏。
反观今年,掌秋使的行程低调而神秘,即便今年的收成不如以往丰饶,帝王的沉默却异常得让人难以忽视。
国泰民安,年岁丰收,是国家之幸,而现今江南仅收获往昔一半,这对晋国的粮仓稳定无疑是个警示,甚至可能预示着更为深远的危机。
显然,今年掌秋使的进京恐怕不是为了庆祝,而是负荆请罪。
而魏崇楼,作为江南地区的关键人物,自然而然地卷入了这场风波。
郑老夫人消息灵通,稍加探究,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便浮出水面。
掌秋使并非单独进京,随行之人知晓不少内情,从他们口中得到的信息,价值连城。
苏雅沉思片刻,缓缓启唇:“崇楼治理水患,延续了兄长的法子,如今出现这样的疏漏,我心中既有对他能继承兄长遗志的欣慰,也不免感到困惑。”
虽然复仇的道路艰难,但也掩盖不了对兄长遗留之策未能长远的遗憾。
郑老夫人却不这么认为:“我反倒觉得这未必是错误。仅仅模仿他人设计的人,又怎能实践上超越原创者?江南水道错综复杂,如果令兄尚在,或许他会选择加固其他河堤,而不是像崇楼那样去做。”
智慧之人千虑,总会有考虑不周之处,不同方案,不同结果。
苏靖所提只是理论上的框架,实践中的调整与决策,是他无法全然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