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
“话说那是六月份,在昆明通往南京的官道上……”
唐云风听到《三侠剑》,心里顿时喜出望外。
因为这部书真就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现在很少有人在说。
小主,
它最早是由清末民初的艺人张杰鑫,根据《施公案》和《彭公案》改编而来。
同时又集纳了《双镖记》、《永庆升平》等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一部大杂烩。
连书中的人物也没有原创,多为其他书中的角色,或是他们的先人祖辈。
但张杰鑫身为“评书三杰”之一,才华横溢,技法超群。
他在改编时,便把自己所有说书的经验和技巧,全都糅合进去。
怎么勾人怎么来,怎么出彩怎么来,怎么好使怎么来。
于是,杂着杂着就杂成了经典,成为20世纪初红极一时的书目。
未来单老先生也专门录过这部小说,还有人出了一部《后续三侠剑》。
反正好东西就是好东西,过多少年都勾人。
也不管你七老八十,还是一二十岁,谁听谁入迷。
很快,江湖的刀光剑影,便让听众沉浸其中。
而全场唯一还算清醒的,只有唐云风。
外行听热闹,内行瞧门道。
他可是带着小本本,来学老爷子的手艺的。
起初听的比较迷糊,后来渐渐的,真就听出了几分门道。
评书跟单口相声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评”字。
说书人需要跳出故事,对人物和剧情进行品评。
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人生感悟,得说出让人信服的道理来,才算够味儿,才压典。
所以好的说书人都得有文化,也才配被人称之为“先生”。
而压典的另一个方式,那就是……年纪。
评书属于养老不养小的行当,年轻人在台上谈古论今,肯定不“压典”。
台下坐着的观众都比你岁数大,你在台上批谈论讲,没人信服的。
这方面,唐云风比不了金纹声,也学不了。
但老爷子的表演技法,那可有的学。
从起头的定场诗,到后面的开脸儿、摆砌末、赋赞、垛句……
每一个哏节上,都拿捏的精准娴熟,又潇洒自然。
唐云风越学越佩服,感觉太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