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战争序曲(十六)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338 字 1个月前

这天夜里两支骑兵的对战或许开启了东亚地区的一次新纪元,它代表着骑兵燧发火枪在东亚头一次大规模应用到了正面战场。

或许这次作战在后人看来,不过是一次攻方打得并不合理,守方守得也一言难尽的烂仗;或许骑兵火枪的表现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或许是因为地形和时间的缘故,整场仗打下来显得战局混乱、战果寥寥……但无论如何,它依然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火枪骑兵的新纪元。当然,实际上这应该加上一个限制,因为这个新纪元只能限定在亚洲范围。

如果从整个世界来看,随着本世纪40年代德意志黑衫骑士的崛起,骑枪(冷兵器)与手枪(火器)之争就贯穿了整个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16世纪末期最优秀的西班牙军事理论家当属博纳迪诺·门多萨,他的主要着作包括写于今年(1592年)的《1567-1577年间尼德兰战争史》和尚未动笔(写于1595年)的《战争理论及实践》。

门多萨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是圣地亚哥骑士团的骑士,他曾在阿尔瓦公爵麾下与尼德兰人作战。他坚持认为骑枪是比火枪更有用的骑兵武器,他说一个120人的枪骑兵连,如果能够分成数个小队从多方向同时向敌人发动冲锋,那么他们可以击败一支为数500人的装备火枪的骑兵,当然如果有一定数量使用火枪的骑兵在侧翼支援枪骑兵的话就更好了。

门多萨还指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青睐火枪,是因为火枪骑兵对人员和马匹的素质都要求较低,因此更便宜,更容易组建的缘故。至于骑兵应采用的队形,他认为指挥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队形的深浅宽窄,但纵深与正面之比不宜大于1:3。

另一位出名的骑兵将军是出生于1550年的乔治·巴斯塔。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骑兵团长,带了40多年的骑兵部队,后来做到驻巴尔干地区神圣罗马帝国军的统帅。巴斯塔晚年也写了一本论骑兵的专着《轻骑兵作战法则》,于1612年在威尼斯出版。

书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他认为火枪骑兵是优于枪骑兵的兵种。不过,尽管巴斯塔作为一名将军的丰富经验无人可以质疑,但他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学者和作家就很难说了。

在他的书中,下断言太多而论证则过少,论证的章节中时常能找到互相冲突的论据,甚至连一些基本概念都有所模糊。如他经常将持骑枪的重甲骑兵和持短矛的轻骑兵混为一谈。巴斯塔这本书遭到了一个钻研骑兵战术的军事理论家冯·沃尔豪森毫不客气地猛烈攻击。

沃尔豪森早先是但泽的民兵统领,后来做过莫里斯亲王的顾问。与德拉诺这样的将军不同,他没有带兵打过大仗而是专注于军事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但他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德意志地区乃至全欧洲最有名的军事理论家,也是欧洲最早的军校之一锡根军校的创办人。

沃尔豪森着作颇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包括出版于1616年的《骑兵兵法》。这本百科全书式的着作巨细无遗地涵盖了一名骑兵指挥官从征募、训练到战术、战略等等方面所应了解的知识。

由于沃尔豪森在军事教育界的影响力,以至于围绕推崇他及其着作的人竟然搞成了一个学派。其中有个英国人约翰·克鲁索,他于1632年在伦敦出版了《骑兵军事教程》一书,基本上就是沃尔豪森《骑兵兵法》的英文复刻引介。

沃尔豪森是老式法国骑兵战术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书中处处可见对巴斯塔及其理论的批判和嘲弄。

这个情况比较神奇,当德拉诺和塔瓦纳等前一代法国统帅都更钟情于手枪骑兵,并且枪骑兵事实上在17世纪初已经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淘汰了之后,沃尔豪森却近乎狂热地提倡复兴法式战术。

他认为,骑兵应该手执重骑枪以小单位排成不超过两排的横队发起冲锋,并认为在队形之间应该留出20~30步(约30~50米)的间隙以防止前排倒下的阻绊后面,也方便在第一阵冲锋不成功时前排人员向后撤离。这样就几乎完全推翻了密集纵队的原则,他认为这种纵队由于自相牵绊踩踏造成的伤亡甚至要比敌人造成的更大。

但是,无论是战场上的表现也罢,理论上的争执也罢,都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和经济的剧变才是关键因素。

重装枪骑兵的主要来源是骑士阶层,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枪骑兵都是骑士,但是“穷文富武”的道理古今中外皆宜,骑士们主要为贵族子弟,又自侍从时代起便练武,并不缺乏练武的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