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子嗣名字不是乱起的,必须按照老朱制定的规矩执行。
明朝,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名字是一个字,其他都是两个字。
朱元璋的头几个儿子都生于称帝之前,那时他可能还没想得太长远。
但他已经知道,对于贵人来说,一个好名字的重要性。
所以,他本来叫朱重八,便自己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
他去世的爹,本名叫朱五四,他也替老头子改了,叫朱世珍。
来军中投他的外甥李文忠、侄儿朱文正,也都是他给取的名,都是两个字。
到大明王朝的第三代,又全是两个字的名字了。
第三代,最先受封的是朱元璋的侄孙、靖江王朱守谦,名字就是两个字。
他名里那个守字,是靖江王那一系藩王的排序。
朱元璋在洪武六年初编的《祖训录》里,为他十几个儿子的子孙们,分别拟了排序。
比如太子朱标的儿孙辈的派,为“允、文……”
所以,朱标之子建文帝,就叫朱允炆。
朱允炆的儿子叫朱文奎、朱文圭。
朱雄英名字,在老朱孙子辈独一份,因为还没有来及改名就夭折了……
建文这一系的帝位,后来落到燕王那一支,燕王子孙的排序是:
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从朱棣之子仁宗开始,名字分别为:高炽(仁宗)、瞻基(宣宗)、祁镇(英宗)、祁钰(景泰帝)、见深(宪宗)、佑樘(孝宗)、厚照(武宗)、厚熜(世宗)、载垕(穆宗)、翊钧(神宗)、常洛(光宗)、由校(熹宗)、由检(崇祯帝)。
朱元璋为后世子孙拟定了二十代的排序,每一代都规定了第一个字。
皇子生了,只需要取后面一个字就可以了。
可惜的是,走到朱由检这才一半,历史上大明灭亡了。
由于朱慈烺的穿越,大明历史已经被改写,老朱家的族谱依然在延续,朱慈烺下一代,应该是和字辈。
朱慈烺认为嫡长子继承制挺好的,他不会改变嫡长子继承制。
皇后沈云英诞下龙子朱和昊就是嫡长子,正常情况下,朱和昊就是皇太子。
皇贵妃秦明月诞下公主朱和婷,贵妃沐剑屏诞下龙子朱和壁,贵妃林如玉诞下公主朱和若,几个妃嫔诞下公主,分别叫朱和萍,朱和荣,朱和灵,朱和玉……
……
经过多年发展,大明情报机构已经非常成熟,在古代可以说手眼通天。
大明反腐取得巨大成功,渐渐的大明贪官消失了,很久都抓不到贪官。
无论什么时期,贪官都不可能杜绝,抓不到贪官并不是没有贪官。
贪官的消失和大明的财富增加有密切关系,如今官员们的俸禄和以前相比,足足增加几倍。
除俸禄大幅增加外,还有一些大公司的分红,让官员官觉得贪污不合算。
一旦被抓住把柄,丢官罢职事小,脑袋不保才是大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感觉暗中有一双眼睛盯着他们。
当然,对那些廉政的清官来说,倒不怕有人暗中监督,他们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刚真不阿和奉公守节。
当然,大明情报机构是万能的,并不仅仅局限在反贪上,更多精力都放在收集国内外情报上……
……
朝堂上,朱慈烺又询问一些问题,听到皇帝问话,他们都知道神武皇帝在例行检查,纷纷出班奏本。
工部:
“启奏陛下,大明工部各个部门运转都很顺利,大型厂矿和公司出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几乎没有发生大的事故,工人和官员对工作都非常积极……”
神武皇帝点点头:
“嗯,厂矿的生产很重要,但不能将厂矿的利益凌驾于工人头上,一定要以人为本,尽最大努力,保证工人的权益,朕指的是大明本土。
从下个月开始,大明国内矿产资源尽量封存,所需资源可以从海外领土上获取,无论是东瀛省,南海省,中南省,包括锡兰等省都可以。”
很明显,神武皇帝不打算再动国内的资源,尽可能从海外领土获得,若海外领土资源不够用,大明可以去殖民,国内资源留给子孙后代比较好。
工部尚书躬身领旨: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