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之前,张楚也考虑过。
该如何培育出一个优秀的化学人?
毫无疑问,化学物理这些课程,乃是最能改变整个大唐进程的钥匙,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张楚压根没有任何的头绪。
无他,因为一点基础都没有,一点底子都没有,甚至于和当前社会发展的脱节程度,已是好比于空中楼阁了。
就算是自己用最简单的话来描述,也不可能有人听懂。
就像是自己教给他们最最基础的,氧气是啥,一氧化碳是啥,都没有任何人能听懂。
更甚至,自己要说用下量杯,用烧杯做个实验·······
谁懂?
就算是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萧瑀这群宰朝堂,宰天下的公卿喊来,他们也都无法理解。
所以说,常规的教学方法,压根行不通。
既然常规的培育不行,自然就要剑走偏锋,比如,无心插柳!
所有的知识,都是从无到有,所有的专业发展,无不是从沉迷于此的大毅力者脚下启航推动。
所以,兴趣!!!
也只有兴趣,才是真正能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的真正钥匙。
褚忠,是一个。
他若是能从煤炭入手,一路钻研下去,假以时日,他或许会成为煤炭方面的专家,自然,他也可称之为化工方面的大师了。
自己要做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对他加以引导,对他进行必要的点睛。
自己做好一个护道人,便是了。
至于他能走多久,走多远,在褚忠,在他的兴趣,在他的毅力。
而后,褚忠之下,会有其他来者,一步,一步,一步·······
张楚觉得,数十年后,等到自己死的时候,自己这脑子里基础的,浅显的但也算是齐全的化学知识,总能会一点一点的融入大唐化学的发展。
只就够了。
不是么?
不然,还能强求什么呐?
张楚望着夕阳,任由卷携着渭水水汽的晚风吹拂过脸颊,青丝舞动,长衫微抚········
褚忠跪在那里,师徒二人被夕阳所映照着的,所拉长的影子,交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