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赊刀人

风云1200 竹明昭曦 1248 字 1个月前

在农村地区,三五人闲聊时的谈资,用不了一天就有可能从村南传到村北。

赊刀人的神秘故事,就这样从农村传到城市,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至于事后赊刀人未能出现收钱,多半也是因为他们的目的已经在暗中实现。

因此,赊刀人明面上是要卖刀,但背地里怀揣着其他的目的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

……

这一日无数百姓赊刀,换回了一句晦涩难懂的话“华夏币出,金不久活。”

陈亮没有在华夏币的宣传上费太多力气,而是利用了宋金之间深刻的民族仇恨。

百姓们自发的奔走相告,白得一把刀固然高兴,但金国灭亡是令人更为高兴的事,而一时间,华夏币三个字已经彻底火遍了整个扬州城。

整个扬州城的瓦舍几乎都在讲述了梁峰抗金的英勇事迹,从海州大破完颜亮到济南斩杀金军主力,再到《徐州条约》的签订。

梁峰已然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再听到梁峰收复燕云十六州,出关拿下东中西三京全境的时候,很多人热泪盈眶。

很多人歇斯底里般大喊大叫,在这个消息闭塞的时代,说书先生就是舆论导向。

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

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

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于是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民俗。

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而每一个瓦舍里,有专人在给每个听书的人免费分发着一张张页面宽大的纸,上面记述着时事新闻,农业小知识,小说连载,还有人物志。

“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位书生问道。

“听发派的伙计说,这叫报纸,有一周一次,还有一天一次的,名字叫《华夏日报》,我们现在的地方叫解放区,话事人是国公爷。”

“听说给农民低息贷款农具种子,租给农民低价田,税粮收的也是相当良心,就是他吗?”

“是啊,现在国公爷主持修建扬州大学,还让适龄孩子去小学读书,听说能进他们部队的兵,家里赋税全免,孩子还可以免费上学呢!”

“真的,假的,那得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