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强基础 山东军区的战略

岱崮保卫战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山东根据地。带来的不仅仅是欢庆,更是一股参军热潮。

山东军区指挥部里,气氛多了几分振奋,但也夹杂着忙碌。政委黎昱手里拿着厚厚一沓各地报送来的参军人员统计表,脸上带着笑容:“司令员,老陈,老肖,你们看看,光是鲁中地区,这半个月报名参军的热血青年就超过了一万五千人,鲁南、胶东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群众的支持力度空前啊,”

参谋长陈榘一边对照着地图,一边说道:“这是岱崮胜利带来的信心,老百姓看到咱们八路军是真能打鬼子,能保家乡,自然就愿意把子弟送到部队来。不过,这人一下子来得太多,也是个幸福的烦恼。新兵训练、武器装备、被服粮秣,压力都不小。”

政治部主任肖桦干劲十足:“压力大不怕,群众有这个心气,咱们就不能凉了大家的心,政治部已经抽调了大量骨干,组成工作队,协助各部队进行新兵政审和初步整训。同时加大宣传,确保每个新战士都明白为谁扛枪,为谁打仗,”

张百川仔细听着大家的汇报,开口道:“民心可用,士气正旺。这是我们把根基扎得更深、把队伍练得更强的绝好机会,之前我们五个旅,架子是搭起来了,但很多团、营并不满编。我的想法是,借着这次东风,进行一次全面的扩编,”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山东全境:“目标,山东军区主力部队,扩充至二十万人,”

黎昱沉吟道:“二十万人…规模不小。编制、干部、装备,都要跟上。特别是中下层指挥员,缺口可能会很大。”

陈榘接过话头:“编制可以参照我们现有的旅团结构,但需要增设一些单位。比如,每个旅可以考虑增加一个补充团或者独立团,专门负责训练新兵和承担次要方向的守备任务。干部问题,一方面从现有部队里提拔战斗骨干,另一方面,抗大分校和我们自己的‘淬火班’要加快培养速度。”

张百川点点头:“具体扩编方案,参谋部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原则是,既要保证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又要能消化吸收这么多新兵。各旅的骨干不能抽得太狠,老部队的战斗力必须保持。”

他看向几位搭档,开始具体部署:

“第一旅王坤部,驻防沂蒙核心区,责任重大。给他们补充兵员,优先保证满编,并加强其直属炮兵和工兵力量。”

“第二旅钟伟部,作为军区拳头,装备和兵员都要最好的。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试点,尝试组建一个突击营,集中自动火器和爆破器材,专门用于攻坚和反击。”

“第三旅许友部,在胶东发展不错,有了海口,物资相对宽裕。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再扩编一个团,重点发展沿海防御和海上交通线。”

“第四旅吴可华部,刚打完岱崮,伤亡补充和新兵整训任务最重。优先给他们补充有经验的老兵作为骨干,尽快恢复并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