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至汶南的山谷,此刻已成了血肉熔炉。八路军第一、第二旅从南北两侧死死夹住了鬼子中路主力纵队。
“一团向左,二团向右,分割包围,三团直插中心,打掉鬼子的指挥所,”一旅旅长王坤下达命令,战士们挺着刺刀,嗷嗷叫着扑向混乱的鬼子。
钟伟的第二旅则充分发挥了炮火优势,刚刚经历北线战斗洗礼的炮兵们,操作着缴获和自产的火炮,将炮弹精准地倾泻在鬼子试图集结的区域和残存的火力点上。
“目标,鬼子那九二步兵炮,给老子敲掉它,”
“延伸射击,封锁山谷出口,别让鬼子跑了,”
鬼子指挥官在最初的慌乱后,试图收拢部队,组织环形防御。几辆伴随步兵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也试图用机枪火力扫射冲锋的八路军,为步兵争取时间。
“反坦克小组,上,”基层指挥员的吼声在战场上此起彼伏。
几名八路军战士,抱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利用弹坑和地形,匍匐着接近一辆正在喷吐火舌的鬼子坦克。
“轰,”一声巨响,坦克的履带被炸断,瘫痪在原地。另一组战士则勇敢地跃起,将炸药包塞进了另一辆装甲车的底盘下……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近距离厮杀阶段,鬼子士兵训练有素,即便被包围,仍在军官的督促下进行顽抗,三八式步枪精准的射击,也给冲锋的八路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八路军在兵力、士气和突然性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战士们三人一组,五人一队,用手榴弹开路,用刺刀和大刀解决残敌,一步步压缩着鬼子的生存空间。
在军区指挥部,电话和电台的汇报声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