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乱天下乱

水浒之狄家将 太玄岳 2291 字 3个月前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可是汉桓帝有算得上什么圣人,和宋徽宗一样,罪人一个。

根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 ,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

这样的歌功颂德,宋徽宗自然是觉得不错,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治理黄河上。

然后,蔡京就上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建议,建议宋徽宗按照前朝几个皇帝以往在改道黄河上的失败经验,派遣河工改道黄河!

三千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一千五百次,名副其实的三年两决口,较大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致使浊流横溢,毁田庐,荡家舍,每一次都是震动天下,几乎哪一朝代有黄河改道,就会被视为上天降下的最大天灾,是当权者权力不被认可的最大表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宋朝为什么就执着于改道黄河,冒天下之大不韪,至黄河两岸亿兆黎民生死于不顾,非得怎么搞呢?

黄河决堤,年年损失惨重,所以宋朝此外由于认为黄河流向可能会让辽国乘船南下,从而攻陷黄河天险,宋朝因此执着于改道黄河,希望消除隐患。

宋朝决定改道的原因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沿岸哺育了华夏文明,可由于时间的推移,黄河被人为破坏,再加上气候、战争等因素,泥沙不断堆积,水位慢慢越来越高。

北宋李垂上书称,黄河可能从河南向北改道,那么守护宋朝的天然地理位置就会消失,辽国定会来犯。于是他建议将黄河引向南流。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赞同。

第一次改道宋仁宗在位期间,他听从大家的观点,要把黄河水引到向南,但是由于古时候的科技人力运输等等条件的限制,这显然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盲目地挖掘使得黄河决堤,当时,黄河邻区都是北宋的政治经济中枢区域,黄河的决堤使得北宋整体受到了重创,同时,河北重镇被冲毁,北宋的大片田地也成了废田。

第二次改道宋仁宗去世以后,宋神宗即位,他没有停下改道黄河的脚步,希望黄河能流回古道。宋神宗再一次开挖黄河,于是黄河又一次决堤。

这次,黄河河水流向淮河地区,导致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被毁,很多农民成了流浪者,无家可归。这次改道的惨败,使得黄河的泛滥区进一步扩大。黄河几乎年年水灾,民不聊生。

第三次改道宋神宗最后放弃了改道计划,但他的儿子神哲宗却再一次想要挑战黄河,无独有偶,这次还是一样惨败。

黄河水再次决堤,百姓损失惨重。这几次的改道,使得北宋掏空了国库每年进行整治,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因素,害怕黄河,执着改道,却次次失败,恶性循环的北宋,最终也是败给了黄河。

前人之事备也,宋仁宗,宋神宗也是宋朝比较贤明的君主,想要成功改道黄河,仍不可为,何况是宋徽宗这样一个昏庸之辈?

可是,这混蛋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