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五年前,小皇帝移民十余万,让其经营辽西。
再看现在辽宁道的局面:
高句丽被赶出辽东之地,总共移民七十八万,加上接收东北四部的定居者,户籍人口已达百万。
科尔沁大草原,如今是朝廷三大牧场之一。
饲养战马十万余,牛羊皆以万计。
辽西龙城,辽东城发展成了东北两大商贸之城。
吸引了大量突厥,库莫奚,契丹,室韦,靺鞨的商贾和牧民前来贸易,定居。
在刺史崔仲方的主持下,辽宁道修建了大量的官办学堂,招收各族孩童。
辽宁道在既定方针的指导下,稳步发展,已然取得喜人的成果。
贺若弼对于宇文衍除了敬佩,更多的是感恩。
正是因为皇帝的钦点,让他在东北之地屡立战功,打出赫赫威名!
道贺的奏章早已送出,连同一起的还有东北特产。
其中的干货就有各种野生动物的“神鞭”。
在贺若弼看来,陛下已经十四岁,可以枪指玉壶,力战群芳了。
想到这。
他嘴角露出一丝猥琐的坏笑。
脑海里浮现出府中胡姬翘伏于案的婀娜身姿。
那是天元四年,也就是前年年底回京述职时,宇文衍赏赐给他的。
胡姬身材高挑,前凸后翘,丰腴有致。
声音妩媚,眼神勾魂,作风狂野。
与其大开大合的战场风格简直就是绝配。
“辅伯,辅伯……”
“辅伯兄,你嘴角咋还流口水了?”
崔仲方和韦云起的呼唤让贺若弼回过神来。
“嘿嘿,想到好吃的了……”
吸溜一下,抹了一把嘴角,贺若弼心虚地解释了一句。
“辅伯兄,你那淫荡的笑容已经出卖你了,那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娇娘子吧!”
韦云起倾身探头,低声笑问。
他比贺若弼小十五岁,两人私下关系尚好,视其为兄长一般。
“去你的,尽瞎说!”
贺若弼笑骂。
各部使者献上方物,转达首领的恭贺之词。
四部落首领很清楚,他们三位就是朝廷在东北的脸面和话事人,平常搞好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看到四大归附部落如此上道,三人也是相视一笑,满意地点头。
热情招待后,派出小队护送使团前往长安朝贺。
漠北。
突厥王庭。
沙钵略可汗手持金樽,坐在虎皮汗座上。
目视前方,却没聚焦在奋力扭动曼妙身姿的胡女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