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拼的就是人口。
如今,南北统一,利好局面随之而来。
在社会安定,百姓能吃饱饭,安居乐业的情况下。
人口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必然。
宇文衍喝着热茶,审阅了一些政事堂已经处理好的奏章。
又拿起几道需要他批示的仔细看了起来。
这样的奏章,一般是政事堂难以决断,或是五位大佬意见不统一。
通过小朝会,君臣商议确立了最终处理意见,由小皇帝朱批后交给六部执行。
合起最后一个奏章,宇文衍呡了口热茶,会心一笑。
这是郧国公韦孝宽亲笔上疏,请求告老还乡的奏章。
前两次被宇文衍拒绝,挽留,退了回去。
这是第三次上疏。
如此这般。
其实是一贯的传统流程,三请两拒,最后一次才恩准,彰显皇帝对臣子的看重和不舍。
当然。
这是朝廷重臣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韦孝宽已是78岁高龄,在当下,能活到这个岁数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像梁武帝萧衍那种活到85岁的更是少之又少。
若不是被侯景软禁饿死,说不定还能活上几年,妥妥的长寿之人。
历史上。
杨坚矫诏夺权后自封大丞相,命韦孝宽率兵讨伐以“清君侧”起兵的尉迟迥。
两人私交甚好,却要兵戈相向。
尉迟迥兵败自杀,班师回朝后的韦孝宽闷闷不乐,四个月后郁郁而终。
宇文衍的出现,避免了这场战争,韦孝宽也一直活着。
不仅被小皇帝尊为“三老”,后又任命为中书令。
加上其上柱国、郧国公的勋爵。
成了朝廷名望地位最高的实权人物。
统一后,又加封太师。
已然是位极人臣。
戎马一生,到了这个年纪,能够看到华夏一统,他已了却心愿,别无他望。
不论是于公于私,他都应该识趣地隐退。
不得不说。
韦孝宽作为大周“战神”,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智慧也是一流。
他心里明镜似的。
国家统一之日,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
都说伴君如伴虎。
此时若是贪恋权力,指不定不得善终。
尽管在其内心。
坚信宇文衍不会有“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