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宁静而致远

人类的文字,应该都有他的意义所在。

所以冯浩允许自己,因为一句话,因为一个图,因为随手偶然,挑书。

这种茫茫书海中选到一本书观看,本身就很有趣。

允许自己随机获得一点知识。

也可能是浪费时间,他允许每天在这里浪费一小时,反正不会比刷抖音刷一个小时更浪费了。

这本书封面的一句话很有意思:世间美好的东西不多,一千个关于秋天的句子,都不及山中的一声虫鸣。

这一句话,就定了书的基调。

虫鸣。

《借山而居》

写了一个年轻人张二冬在深山上租了房子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居住的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应该说散文日记更合适。

写的很随性,记录生活,像是日记。

看这本书的内容很轻松,阅读的时候,有点像是嗑瓜子品茶,还是那种加了焦枣的茶,微甜,茶不是好茶,可能是一斤几十块那种,但是慢慢喝,喝出了滋味。

他把他山居琐碎的生活写了出来,写的愉快妙曼,劈柴,喂鸡,修路,画画,写的诗情画意,让你忽略鸡屎很臭,冬日山里很冷,手长冻疮,取个快递要爬山路爬十几分钟,自己扛着柴烧火,寂静,很长很长,寂静的夜,八年。

那些隐藏在轻快文字背后的琐碎,其实也藏的不那么严实。

午睡,烤火,画画,晒太阳。

那是属于他的生活,他经历这种生活并且写书成名出版成为畅销书,他有了名利,他隐居山中,淡泊名利。

实际他周围的村落里有很多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过着一样的生活,过的艰苦,艰难,想着要走出大山,要给孩子们好的教育,要努力,要出去打工,没人说这些农民淡泊名利,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名利,何来淡泊。

看这个书的时候,很容易就沉浸进去。

仿若自己成为了冯二冬,也住在山里,穿着随意,吃的简单,偶尔兴起,也会摘个槐花炸个天妇罗槐花,摘个杨梅泡个酒,等来年喝。

文字硬控,让心灵宁静。

不知不觉就看完了。甚至都没有用时间去哪儿buff。

感觉时间过的飞快,沉浸在当中了。

再抬头。

图书馆的人都消失了,刚刚繁忙的人群,像是一场梦。

自己今天看的有点超时了。

小主,

阳光也到了屋顶正上方,退出了图书馆,照耀外面的草地。

冯浩才发觉自己脚心有点凉,坐久了,感觉脚心会出汗,出汗袜子就有点湿凉。

一两个小时感受了人家的八年时光,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记录时光记录文明,还能让你感同身受。

心里平静许多。

甚至觉得如果毕业真找不到工作,或者人生到了低谷,其实干脆住到深山里,一年房租一千五,好像真的挺便宜的,不过二冬说他住了火了之后,那边附近的农民房子涨价了,一年现在要五千,他可能会往更深的深山走。

当然这只是想想,爸妈让自己上学并不是为了培养自己最后躲在农村里不出门的,过退休生活,因为这种生活,如果成名了,还能有收入,如果真的默默无闻,死宅,感觉就倒退回到了祖上,最早住在村子里的生活,而且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