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年前有个了结

张周刚到港口,事务就非常繁忙。

当晚张周处理了很多公务后,甚至还没来得及休息,这头又上来传报说,负责协守港口的勋臣新宁伯谭祐上门来访。

谭祐年已五十多岁,一副精神矍铄的模样,很有武人的风范,张周也知道这种属于朝中的老人,本来谭祐有机会跟着张懋去西北出征,却是在调兵前夕,被皇帝派到港口来。

名义是协助张周,但其实这种勋臣到了港口根本没什么势力,手下能调动的将士加起来还不到一个百户的人手,且都被局限在城中一隅。

“见过蔡国公。”

谭祐也很明白礼数尊卑,上来就给张周行礼问安。

随即二人到了一旁不大的厅堂内,在烛光中,茶水送到桌前,但显然谭祐也不是大晚上来喝茶的。

“还有谁?”李东阳刚从门口进来,不由问了一句。

……

……

李东阳趁着程敏政没来,也是直言不讳道:“怕是于乔的案子,今日便会有结果。”

张周笑了笑。

这也说明,一个勋臣地位再高,其实在朝中决策层还是没多少话语权的。

张周道:“英国公说他不适应西北苦寒、干旱天气,但我觉得他到了此处,也未必会适应此处的湿寒气候,从西北过来山长水远,何必那么折腾呢?不如新宁伯就替我传达意思给他,他的调遣之事并不归我管,若他对于眼前差事有什么意见,让他只管上奏请陛下为他做主。”

……

就好像张周在京时,可不是什么勋臣都有机会单独面见张周的,张周府门是多难进,京城的勋臣都是有目共睹的,而眼下就因为他在港口做事,居然还有就会深夜来访。

在张周这里总结一点,那就是不属于你的连想都别想,争也白争。

大明发展火器已经有几年,随着北方边军逐渐装备上先进的火炮和火铳,地方将士却只能是望而兴叹。

张周道:“新宁伯的话掷地有声,却不知是否以此为上奏?”

张周只是笑了笑。

当勋臣的也非常懂得见风使舵,以前张懋是可以跟张周分庭抗礼,可如今张懋给张周提鞋都不配。

光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张周道:“新宁伯实在不必为此而操心,我到此处来,最多也只能停留个把月,最近有关城内的练兵等事,还要你费心。不如明日我们一同去校场,看看水兵的演练如何?”

随后李璋先行离开,留了小太监等着引路带三人到赐见的乾清宫。

张周笑了笑。

张周道:“各处兵马的调遣,无须新宁伯你担心。他们都是自备一些军粮的,至于辎重等,朝廷会给调拨,城里也会给划出来,到时会有人运送过去。至于到来的将士,在港口之外扎营便可。”

寒暄恭维一阵后,谭祐道:“在下听闻安边侯、京山侯二人,随蔡国公前来此处,可是要由他二人协守此处镇所?在下手上有很多军务之事,屡次上奏也得不到回复,只能贸然来访。”

李璋道:“上听处的陆侍郎,以及礼部、刑部的两位尚书,除此外就是司礼监中人。”

“明白。”李东阳道,“我等不该去为于乔辩驳,反倒是替他把罪抗下来,以此让陛下觉得,此事非我等所授意。”

谭祐再道:“即便蔡国公不愿牵头,我等也愿匡扶社稷,此事义不容辞。”

“您是说……”

魏国公徐俌,从守备南京的任上退下来之后,一直在海宁卫做靖海之事。

“哦。是吗?”

李东阳不答。

这次调遣地方兵马到辽东,也是一种换戍。

从京营坐操的勋臣被调到港口,他本来期待是很大的,可当到了才发现,这里真就是张周一个人的地头,别人在这里都是陪衬,再牛逼的名声也是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