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亲自到翰林院内,对翰林院这群养尊处优的官员来说,无形中也是压力。
他们尚未卷入到朝中重大纷争,但他们在很多立场上,并没有与皇帝保持步调一致,再加上东厂最近两年的名声不太好,都会觉得东厂可能会拿一些清流官员开刀,而像他们这样的清贵官员,好似是最危险的。
但实际上杨鹏压根不想理会那些看似与世无争的翰林。
仍旧是在学士房内。
张周、杨鹏和程敏政各自落座,杨鹏上来就对程敏政表达了敬佩之情。
“听闻在王学士入阁后,翰林院的事务,如今都是听程阁老您的,您可说是朝中的大忙人,上听处、内阁,还有翰林院,可谓是能者多劳,若是有何差遣,您只管吩咐。”杨鹏笑道。
程敏政皱眉,心说,你现在是司礼监太监,还提督东厂,我能差遣得动你?
张周道:“杨公公要谈的事,是与翰林院有关吧?我是否该回避呢?”
杨鹏笑道:“乃是陛下差遣,谈及辽东所用军需粮草之事,如今辽东地方上奏请调动钱粮。听说前线上非常吃紧,已无军粮供给大军。”
张周点头道:“不已经征调了吗?会从辽西调几十万石粮食过去,乃是先前屯驻的粮草。再加上先前辽东的储备粮,这批粮食足够辽东各路人马用到入夏。”
程敏政急忙问道:“这场战事有必要拖那么久吗?还要准备到入夏的粮草?”
“有备无患吧。”张周笑道,“辽东已经在开始开始新一轮的屯田,将士们暂时可以放下兵戈为农,把辽东屯田之事做好。去年女真人安置不得,辽南等处都经历过他们的破坏。”
“呵呵。”杨鹏只是在那笑。
程敏政无奈道:“早知如此的话,就不该安置女真人在辽南等处,被他们如此大肆破坏,辽东的农桑等事也有延滞,得不偿失。”
没等张周开口,杨鹏主动接话道:“正因为尝试了,方知这条路行不通,眼下这不就改变了策略?”
张周道:“程阁老,我知道你是代表内阁来探听有关辽东军政安排的,有些事也的确不方便在这里说,但有的事,我还是可以如实相告。”
“愿闻其详。”程敏政道。
杨鹏劝说道:“先生,有些话,还是不方便讲的。”
张周道:“程阁老又不是外人,一吐为快也不为过。再说了,朝中大事若什么都藏掖着,难免会让人去猜测,对于事情的结果也不太好。”
程敏政听这对话的意思,不由皱眉道:“若实在不方便,那就不与我谈,也无妨。”
大概此时的程敏政觉得自己不该卷入到某种纷争中去。
张周笑道:“辽东之战,更多是为了养兵,也为了安民,如今滨海城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就是以此为延伸,建立一个工业和农业的辐射区,但滨海城地处山海关以南,北边过了关口就是草原和荒漠,南边虽紧邻北直隶诸多的府县,但要开垦荒地,并要以此来耕作新作物,还是往东发展比较好。”
程敏政道:“东边不是海吗?”
张周道:“有海运的连通,辽东若生产粮食,既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直接以海运运到滨海城,再运送到京师来,这不比从南方调运漕粮,要更为便捷?”
程敏政据理力争道:“辽东之地虽然也算幅员辽阔,但条件自然比不上江淮湖广等地,就算你在辽东种粮,那能有多少收成?只怕连辽东本地的军需都补不上,你还想调运到京师,甚至替代漕粮?”
张周笑道:“事在人为,你怎知新作物的产量,就不能让辽东成为一片沃土,增加人口,甚至是以安军民呢?”
程敏政思索了一下,好似是觉得张周太过于疯狂,摇摇头,表示不能苟同。
但他也不再去争,因为他知道张周所做的事,是来自于皇帝的决策,既然张周已经跟皇帝达成共识,无论他提出怎样的意见,都是白搭。
杨鹏笑道:“所以张先生派兵到辽东,一方面是要平女真人,同时也是为了在辽东开辟屯田,增加辽东的人丁。这批人播种粮食之后,今年或有不错的收成,有了这些粮食,无论是打辽东,还是打草原,估计都够用了。”
试验田。
张周把辽东也当成了自家“后花园”,毕竟辽东在明朝很长时间都无法做到垦荒,居民数量仍旧比之中原要少,人口稀疏,也意味着潜力无限。
程敏政道:“缺的粮食,有办法补上?”
“嗯。”张周笑着点点头道,“我补不上,这不还有杨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