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张红梅问,“最快今天,最晚明天,谢谢你了,张阿姨!”陈雨由衷又急促地说,她的文字语言随着身体语言,有声随着无声,掐断张红梅的电话时,她情不自禁弯着腰,再瞬间挺直,和众人一起,走上前去,脚步匆忙,“咯噔”,小石子总在人最忙乱时出现,陈雨差点崴了脚。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可能是陈雨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两小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研讨会不因任何个人原因而延缓、推迟。事实上,按严格流程进行的研讨会,成功、顺利,意料之中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会议以一段宣传短片为始,片中,山川、河流、行走的人、流动的物,五彩斑斓、美轮美奂的画面,配以悦耳、高昂的画外音——
“各地为什么有风情?情与物与人有什么关系?风物和人类如何互相塑造、彼此成就?今天,它们将以何种方式融入全球化时代,又是如何影响着原产地的社会生活?我们将从风物出发,以物本身为主角,从其主体视角进入一个个具体的故事,让它们与不同地域文化彼此碰撞,与历史对话,与人情人心交融。”
短片结束,掌声雷动,会议主持人由本市电视台当红女主播临时兼任。她穿一身红,用来证明她的红,她简单做开场白,接下来,按流程、次序,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发言。
小小山城,聚齐了当地地方史专家、美食家、科学家、作家、电视从业者,他们济济一堂,在数小时内,各抒己见,各抒其情,咔嚓咔嚓的照相机声没断,三架摄像机,六架手机的直播、转播同时进行。
李教授的发言尤其精彩,他虽是科学家,但有格局,善演说,他念完陈雨给他加的帽子,就刚看完的短片,展开道:
“四时风物,各有其美,谓之为风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谓为之历史。作为xx电视台全新创作的一档反映我国风土人情的特别节目,《风情》一片通过生动讲述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风物故事,向世人展现了一副精彩绝伦的国家风情画卷。人们将在特产、食物中感受到民族交融、生态文明、纵横古今之美……上下五千年,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共同构建了我们的今天。”
李教授还照顾到山城人民的心情,就第一季第一集的主题、山城的特产辣椒,发表感言,还引用了古人赞美辣椒的诗句:“新蚁芬芳初浸面,子鸡和淡薄楂盐。不奇桂辣椒辛味,知是吴民性喜甜。”李教授的风采令山城的媒体人为之倾倒。
最后,李教授将目光投向台下保持笑容的陈雨,他表示,《风情》纪录片由他曾经的学生,R大新闻系毕业的知名电视人陈雨牵头制作,放心、值得期待,“多年前,我就和陈女士合作过,陈女士对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理解、传播,令我赞叹。”
噼里啪啦的掌声如暴雨点捶大理石地,降临会场;全场目光,包括副市长的,都随李教授的目光聚集在陈雨身上,陈雨落落大方站起身,点头、微微鞠躬回馈满场厚爱。
待李教授发言结束,主持人请上陈雨。陈雨的发言前两分钟全是感谢,感谢方方面面。在外人看来,陈雨因兴奋,圆脸蛋显得微红。事实上呢?她心里像有把火在烧,从里烧到了外。刚才,她加了张红梅的微信,大概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此刻,台上在汇报演出,台下是自己张罗了几个月的摊子,观众和评委均在席面;家里,孩子无人照顾,母亲在医院急诊,丈夫远在国外,消息不通,幸好有热心交警及邻居帮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戏大过天”,不知为何,陈雨接过话筒时,她脑海冒出梨园弟子的园训。她压制着内心的波澜,两颊飞着彩霞,职业化的露八颗牙齿,矜持笑着,介绍了《风情》和其他同类片的不同,身后的电子屏又亮起,播放着她带队在山城踩点的各种画面,红辣椒、村寨、村民、作坊、热切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