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道,回去后一定要问清楚,把钱给他送过去,免得拖着拖着就忘了。
人多力量大,在天黑前,房子终于收拾出来了。
从外面看,已经和村里其他房子没什么区别了。
胡铁叫停众人“剩下的今天也干不成,改天和些泥,把炕和灶台给你一起盘了。”
炕和灶台砌好,这房子也就能住人了。
朱继军万分感谢,因为没有准备晚饭,就给村民一人多给了一毛钱。
村民们都很高兴,一毛钱换一顿饭,值得。
至于来帮忙的知青,朱继军打算搬家后再请他们吃饭。
回到四大队,卫宣没回家,脚步一拐,去了隔壁。
敲半天门,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就知道应该是人不在。
她转身回家,撕下一页纸,写上:那些瓦要多少钱,你给我个具体数额,我把钱给你。
她把纸条从门缝里塞进去,就回家了。
第二天起来,在大门口发现了杨临安的回复。
上面写着:钱的事不急,慢慢给也行。
卫宣把那张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忍不住在心底嘀咕。
这人理解能力有那么差吗?她的意思那么明显,他怎么就回了一句废话呢?
具体数额,他还是没说啊。
不知怎么的,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她连纸都没换,直接又写了一句:少说废话,多少钱?
隔天,杨临安的回复又来了,依旧没说金额。
就这样,你来我往,明明就住在隔壁,他们却当起了距离最近的笔友。
断断续续,联络了十多天,最初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反而带起了卫宣的兴趣,她不再追问。
每天出门前,把回信往杨临安家的门缝里一塞,就去上工了。
临近秋收,杨九斤已经开始准备动员大会了。
卫宣第一次经历,刚开始还很好奇,后来就只剩下咋舌。
太疯狂了。
杨九斤特意放了一天假,带着村里的壮劳力上山打猎。
卫宣作为女性中的中流砥柱,毫不意外地被编进了男人的队伍里,进山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