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

曹操之所以在少年时期与袁绍交好,甚至成为了挚友,与他俩相似的身世脱不开干系。

说起来…

曹操早年一直在为摆脱太监养孙的身份而努力…

凡是他闯的大祸,哪一件都是与这太监养孙的身份脱不开干系。

而袁绍早年则为摆脱丫鬟之子、袁家庶子的身份而挣扎。

在这点上,他最能体会曹操太监养孙的心情,而曹操也能体会袁绍袁家庶子的心情。

故而,哪怕袁绍在太学高曹操一届,可除了张邈、胡毋班之外,曹操最好的朋友就数袁绍了。

曹操联想到这边,陆羽的话已经接着传出。

“诚然,袁术一直觉得自己牛逼轰轰、根红苗正的,可现在…他的哥哥袁绍被陛下封为大将军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术从小就看不起袁绍,如今…眼瞅着袁绍就要骑在他脖子上作威作福,袁术怎么能忍?”

“嫡庶观念如此厚重的袁术,怎么能允许丫鬟生的孩子跃然凌驾于他这公主之子、袁家嫡子呢?可…放眼整个大汉,能比大将军更高的地位,就只剩下皇帝了。”

“恰恰…传国玉玺就在他手上!恰恰武帝时期‘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再度出现!恰恰袁术又占据扬州六郡,豫州大半所在,也算是有一定的实力,当然还有超然于这份实力之上的野心。这总总巧合,必将造就这位新晋的‘冢中枯骨’!”

陆羽细细的讲述起袁术这个人。

说白了就是如今的袁术有兵、有将、有地盘,怎么能没名、没份、没牌面呢!

便是为此,嫉妒兄长也罢,觊觎神圣价也罢,总而言之,袁术强行称帝!

这种事儿,袁术真的能做出来。

陆羽一席话落下,曹操与荀彧均是凝起了眼眸。

似乎…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陆羽类似这种对人心的揣摩,对诸侯行为鞭辟入里的分析,曹操与荀彧已经不觉得震惊了。

习惯了…

已经有一种,平平无奇,平平无奇的感觉。

若然什么时候,有哪个人,哪个诸侯,是陆羽不了解,分析不出来的,那才奇怪呢!

当然了,曹操对袁术这个太学的老同学还是熟悉的,从小时候起,曹操就觉得袁术是个坑,是个深渊大坑!

那么…目标似乎就明确了,接下来的战略重点就是淮南了。

袁术称帝之心昭然若揭,他曹操就需要早做打算。

只是,诚如羽儿所言,袁术坐拥扬州六郡,豫州大半所在,兵马足足有十七、八万,吕布、孙策与其关系又格外的暧昧,远途行军,似乎…并不好攻啊!

曹操这边除去必备的守军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七、八万兵马,况且…不只是袁术,曹操与袁术中间还夹着一股不弱的势力——陈国!

这是曹操下意识的烦恼,可在荀彧看来,若要攻伐袁术…

可不止是一个陈国的问题,其中最少有三个难点,若然不攻克,那只怕曹操、曹军、朝廷都要被沦为天下的笑柄。

“陆司农,曹司空。”荀彧主动抛出心头的疑问。“袁术称帝,咱们这边为了匡扶汉室正统,也为了攻伐他的地盘,势必是要讨伐的。”

“可…若是讨伐,有三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荀彧的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语气也是一丝不苟。

曹操眼眸微眯,他也想到了几个难点,就是不知道是否与荀彧想的一样。

“荀令君不妨直言。”

“第一点是袁术的势力。”荀彧如实说道:“最近在江东渐渐闯出名头的小霸王孙策,名义上他可是隶属于袁术的。而且…根据细作来报,袁术最近在酝酿着一门联姻,打算让他袁术的儿子袁耀迎娶吕布的长女吕玲绮!”

讲到这儿,荀彧顿了一下。“若是曹司空征讨袁术的过程中,吕布再度偷袭兖州,小霸王孙伯符驰援于袁术?那该如何应对?对付一个袁术我军尚且要倾尽全力,再加上个吕布与孙策不好对付呀!”

此言一出…

曹操点了点头,这点他也想到了。

倘若…袁术与吕布成功联姻,再加上孙策的助力,袁术无异于如虎添翼,他曹操纵是行正义之师还真未必一口能吞的下来。

这种事情…一旦一口没有吞下,那局势可就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他曹操手中的天子就不值钱了,到时候,就会有第二个称帝、第三个称帝者,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方略即刻将会瓦解。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儿,曹操不敢有丝毫怠慢。

念及此处,曹操转头望向陆羽,似乎从他的眼眸中寻觅出点儿什么,只是,陆羽的眼睛波澜不惊,他的样子也很平淡。

“荀令君不妨继续说,第二个、第三个问题是什么?”陆羽脱口问道。

霍…

曹操微微一愣,他有些惊讶,羽儿似乎…太过成竹在胸了吧?他难道已经胸有韬略了么?

心念于此,他方才想起方才羽儿对袁术的称呼——冢中枯骨。

呵呵…羽儿这是好大的口气呀,有点意思。

曹操回过头来,细细的听荀彧接着讲。

“方才袁术的实力是第一个难题,至于第二个难题,是即便咱们从兖州出兵进攻袁术,可战线势必会拉的极长,许都城距离寿春城不算近,远途行军已经让将士们疲惫不堪,最关键的是中间还夹着一个陈国!”

“根据可靠的情报,陈国国主刘宠乃是汉室宗亲,手下拥兵十万,而他与袁术的关系亦是格外密切,这是比吕布、孙策更大的隐患,再加上粮食的供给,如今,屯田制实施不足一年,粮食的储备还支撑不了这么远的征伐。”

荀彧提到的陈国国主刘宠与曹操顾虑的是同一人。

说起来,刘宠,这位汉室宗亲…在汉末乃是一个极度被低估的人物。

黄巾起义之际,大环境下,各地的诸侯王纷纷丧失了封地与属下!

可唯独夹在兖州与豫州之间的陈国安然无恙,究其原因…便是这位陈国国主刘宠善于治兵,骁勇善战,根本没有黄巾军敢去招惹。

再加上各地百姓纷纷来投,小小的陈国据说百姓超过了六十万人,而兵勇更是有十万之多。

更有甚者,其后的十八路诸侯讨董,陈国国主刘宠心如明镜,他不参与、不反对,与国相骆俊一合计,就六个字——高筑墙、广积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