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返老还童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160 字 3个月前

我们与小伙伴嬉戏打闹因为抢一个玩具学会争吵,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会省略号、句号、惊叹号;

我们在课本里读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什么是“闻弦歌而知雅意”,我们发现羞涩可以是一种矜持,暧昧的讯号也可用秋波传递;

我们明白世界虽大却不为自己一个人所有,凡事必得在心中掌握分寸,不露声色地在彼进我退之中腾挪揣摩;

我们谙熟因人而异地隐藏错误和没有意义的言语,用诗句和典故代替冗长的章句,我们学会听言中言、意中意,看戏中戏、局外局

年龄在增长,肌肤开始松弛,鬓额生出细纹,我们修炼各种语法和表达技巧,但我们可以流畅自如运用的词汇却越来越少,到最后我们的语言能力甚至连一个初生婴儿都不如,至少他们还能无畏地啼哭,而我们只得沉默。

不止如此,时间带着伤痕、血迹、爱情、眷恋,当我们经历的事越来越多,记忆却随着年龄而衰退,以为我们记得一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忘了。

我们不得不去逃避,只能潜其情隐其遭遇让大脑成为一轨打不开的中毒磁区,因为记忆是比遗忘更悲伤的事;

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事物的意义却被稀释得越来越模糊,久而久之自己甚至也不在乎了,那是由于我们懂得了人最大的悲哀也莫过如此——勉强用几个抽象的符号和词句来传达那些只可心领神会的东西,世界还很新,很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我们只能像刚出生、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那样,伸手去指;

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人一生的挚爱,我们期望着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但大多时候对方都不合时宜,你已年老他正年轻,你还年轻他已老去;

你已嫁人,他还未娶,叫小倩的女子仍旧在世间寻觅爱情的终极,宁采臣却已有今世的爱人为妻。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否则我们不会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的重要。时光的流逝并未让我们比初来乍到时拥有更多的爱,至少那时还有父母带着笑容和期盼迎接我们的怀抱,末了,所有人却不得不孑然一身离去。”

李易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突然滔滔不绝地越说越多。

最后他怅然失笑道:“所以,其实看似外在的逆生长,实际上,却又何尝不是把原本的内在外显了呢?”

“人为了拥有一种正常的,标准的或者优于这些原则的生活,都在追逐中失去着枯竭着消耗新生命的热情,最后心力交瘁为了得到的竟是变得如母体腹中的胎儿:眼睛是别人的,嘴巴是别人的,身体也是别人的,没有头脑,没有灵魂,没有好恶,如果说真的有什么,大概只有对于标准答案永远执着的追求。”

感受到慕晴担忧地握住自己的手,李易转过头去冲着她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然后摇了摇头:“我没事,故事,始终只是故事,不是吗?”

李易从来都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其实《返老还童》或者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个故事,真的一点都不商业。

甚至也不算文艺,这是一部很奇怪的电影,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这种故事,并不会像过去的李易拍的那些能够轻易地催人泪下的煽情影片那般,这种电影,有的只是一个娓娓道来的,平淡却不平凡的故事。

本来,电影大都是说特殊人或特殊经历的。但是只要展现某种人类共性的东西,例如亲情,爱情,面对世事变化的反应,都可以让平凡的观影者获得某种程度的共鸣。

那么《本杰明·巴顿奇事》做到这一点了吗?

李易不知道,但是至少,他自己是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的。

因为,里面有很多东西,真的很有味道。

“不是,你创意是很牛逼,但是故事呢?故事还没说啊!”陈问忍不住道。

众人也都是轰然大笑。

可不是?

李易说了一大堆,可都是感慨,当然,一个故事,还没有拍出来,就把自己给感触成这样,想出这么一大堆的东西,本身就足够让人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能让李易这个最擅长煽情的导演,结果把自己先给煽情到了。

李易默默地喝了口啤酒,然后仿佛进入到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里面一般,开始缓缓地讲述,关于本杰明巴顿的故事。

“一个叫本杰明·巴顿的奇异婴儿在降生之后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街边。因为这是个怪胎,为什么说是怪胎?为什么会让他的亲生父母遗弃掉他?因为这个前所未有的怪胎竟然一出生就是一个古昔老人的模样。

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女人收养了巴顿这个怪异的婴儿。并在随后的岁月里,带他一起生活教育他成长,尽管本杰明·巴顿老弱的身体和看似即将先于继母辞世的长相常常让他在“同龄“的同学们当中成为被嘲笑的话柄。

但老继母的不离不弃,时刻给予着他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终于,本杰明迎来了自己在人世上生存的第11个年头,此时的他看起来也似乎健康年轻一些,但依旧老态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