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想什么陈立管不着,他只知道他要干一件大事!这件事情他思索很久了,今天正好是付诸实践的好时候。
他毅然决然的说:“臣顿首泣血,伏惟明公垂鉴:
今崇祯失鹿,天下鼎沸。九边烽火未熄,中原流寇复起,江南漕运断而燕京朽木将倾。建州豺狼踞辽左,献忠、闯贼裂西陲,朱明气数尽矣!观紫微垣晦暗无光,而荧惑守心、彗星扫翼轸,此非新主代天受命之象乎?
明公起于垄亩,提三尺剑聚义师,十年间定八桂、收交趾,使瘴疠蛮荒之地,竟成民有桑麻、军有粟帛之雄藩。
昔高皇帝亦濠州布衣,仗淮右一旅而驱蒙元、开大明三百年基业。今明公拥十万貔貅,控五岭天险,较之洪武初年,何遑多让?
然名不正则令难行。昔陈友谅先称汉王而制江左,张士诚僭号周王以摄江淮,虽终未成事,然当时豪杰莫不因其名爵而归心。
今闻广东士绅暗输钱粮,云南土司遣使通好,若不明黄钺白旄之制,恐四海观望者不知尊奉何人,三军将士亦难舍命效死。
更可虑者,李闯已在襄阳僭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张献忠亦树"西王之帜"。彼等流寇尚敢沐猴而冠,明公承天景命,拯溺救焚,反自拘于"保境安民"之虚名?
昔刘表坐守荆襄终为曹氏所并,钱镠称吴越王反保两浙百年太平,此中得失,明公当深察之!
臣闻交趾故老传言,红河畔掘得青铜巨鼎,上有"南帝兴,丙子昌"铭文。今岁正值丙子,岂非天意属明公乎?愿暂称"安南大将军"摄行王事,开府建牙,设六部,封九卿。
待王师出灵渠收湖广,沿牂牁取滇黔,那时祭天称帝,承大明社稷而开南国新朝,则太祖洪武皇帝在天之灵,亦当含笑矣!
若执守臣节,恐将士疑惧生变,百姓无所依归。昔项羽不忍宰割天下,韩林儿空据龙凤年号,皆覆辙在前。惟望明公效光武故事,早正大位,臣等愿肝脑涂地,助明公涤荡寰宇,重开尧天!”
话刚说完,只见他毫不犹豫地用力将自己的脑袋狠狠地磕向地面,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这一刻,他的脸上展现出一幅无比庄严、正义凛然的神情,仿佛周身都散发出令人敬仰的光芒。然而,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那看似伟光正的外表下,内心早已乐开了花。
要知道,这句台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到的,而是经过他长时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后才最终敲定下来的。
他坚信,凭借着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和巧妙构思,一定能够震撼全场,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对他的机智和才华惊叹不已。
此刻,他满心期待着众人目瞪口呆的反应,想象着他们会如何对自己投来钦佩和赞赏的目光。
果不其然,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在座的众人当中绝大多数都可以说是从娘胎里出来就直接“毕业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盲。
尽管他们在后续的人生历程中有过一定程度的学习,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对于眼前所听到的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简直如同天书一般晦涩难懂、难以捉摸。
比如李大,想的就是,“说话就好好说话,现在这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这是人话吗?”持此态度的还不是少数,毕竟很多人都是泥腿子出身……
他们是,叶伏波,沈默他们可不是啊,相反,他们闻弦歌而知雅意,心里暗暗骂着陈立太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