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榆木脑袋,遇到问题连想都不想,便只知道死谏。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这么死去有什么用处?
在我看来,人都是要死的,可是死的方式确实有很多种,像他们这些为了一个建议便至自己的生命与不顾的。
还有哪些鞠躬尽瘁死在自己任上的那些人。
这两种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不过我却觉得,后一种比前一种好上千百倍不止。”
宝玉的话正中贾琛疑惑不解的部分晕染,他便直言问宝玉,他这么说可有什么依据。
宝玉平时读书也没少看这些忠臣气节的事迹,之前为他们授课的太爷也经常推崇他们这种做法。
只是他却总觉得不对,后来他看见了司马迁的事情,便想通了他之前一直想用来的问题。
“有什么依据,其实也没有什么依据可言。
三妹妹,你最近读史书可读了司马迁?”
贾琛点头,她最先看得就是这本书,也是因为这本书上面想说的东西,他在对其他的事说起了一些兴趣,想要再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宝玉便道:“那三妹妹便知道他的事情了,若他当初一死了之,哪有咱们如今看得这本书存在。”
贾琛闻言似乎有些触动,宝玉打开了话匣子,便一股脑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说了出来。
“三妹妹,他们都说我不爱读书,其实不是,我也爱读书,不过就是不喜欢他们这将几本书作为经典反复读来读去,然后歪曲其中的意思。
就说科举,我也在先生那里见过八股文章,其中全是条条框框。
我亲眼见着父亲门下的那些学生们,每人一本所谓当世的大儒标注的注释经典,他们在那里勤学苦练,为的就是要将那些人的话记住,将来在考试中好写在文章里面。
我曾经好奇问过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些文段的注释,他们竟然只说他们背出来的那些,反而过来嘲笑我多思多想。
说老师们的想法总是没有错误的,他们是需要学习,不需要再去思考其中的含义。
小主,
可是我却觉得他们的做法不对,三妹妹,你说我们平时读李白杜甫的诗,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在闲暇的时候自己写一写感悟的随笔。
那么,在面对其他书籍的时候,我们不也是会有不同的想法吗?那么,这些想法都是错的吗?”
贾琛摇头回答宝玉:“不是,上回林姐姐来,我向她请教了许多问题,他的回答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觉得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不一样的想法和不一样的角度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