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城池攻防科技战(上)

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

听瓮的发明的时间很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备穴》中就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而听瓮的发明是华夏工匠智慧的体现,是电子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因此汉代的听瓮自然是比墨子时期的更为先进一些。

郝昭一早就将制作好的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

安排了专业的人守护在旁,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就能“听”出周边的动静。

郝昭命这些人发现任何异常都要向他汇报,因此才能及时发现汉军的行动。

其实听瓮还有更高级的使用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不过对于挖地道这样的大动作来说,侧耳伏在上面已经够用了。

而且为了减少情报失误,军队中往往有培训盲人来专门执行“听”任务。

古人们已经发现了,当一个的某个五感失灵后,其他感官的灵敏度往往会被加强。

盲人眼睛不行但听力往往超强,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军事需求往往是促进科学技术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下进攻虽然行不通,还有一大堆地上的战术。

二城防御体系是有护城壕沟的,但是沟中的水并不多。

蒙皮大盾掩护之下,汉军士兵们很快就用土块填塞了护城的壕沟。

然后便是襄阳炮持续的轰击,虽然砸得他们人心惶惶,甚至破坏了一些城垛,但并没有击溃他们的抵抗意志。

魏军是见过投石车的,当年曹操就用过这玩意。

虽然没有汉军的高大且抛射距离远,但也不会太过惊讶。

郝昭、魏平等魏军将士坚持抵抗的决心自不必说。

而在这些已经投靠魏朝廷的本地豪强眼中,汉军才是侵略者。

在这种保家卫国的情绪下,他们的抵抗之心比较强烈。

“不必惊慌,我城坚而彼不能堕,彼久而无功只能攻城,蜀逆若攻城,必然停止轰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