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铮看他们同意,就继续说:
“按照原先衙门这边的征丁服徭役的提议,有些人口多的人家,要出两到三个人。
现在这种时候,他们是不可能一下子给两三百斤粮食的。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明确规定。
只出一个人的,要么用银子,要么用粮食。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个出粮食跑不掉,剩下的人要么用银子,要么用冬衣冬被或粮食抵。
这冬衣不拘男女,只要是成年人能御寒的就行。冬被的话,不得少于四斤的棉被。”
说到这,他怕人钻漏洞,又继续补充道:
“当然,这冬衣不能是初冬的薄款,也不能破到没法子穿。
里头更是不能填充芦苇稻草等物,必须得是棉花或者处理过的鸡鸭鹅毛这种。
至于富商这边,他们府上人多,每年多少都会给下人置办御寒的冬衣。
冬被也是隔几年,就会换一次。
这换下来的东西,就让他们捐出来。
只要解决了这些,那灾民服徭役时,住的地方就不是问题。
我这边已经画好火炕,给他们住的地方,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怎么盖就怎么盖。
到时候我亲自掏腰包,让人在里头盘大炕,也就大通铺。
如此一来,回头灾民过去后,成年男女都去挖河渠筑堤坝。
那些年龄小的孩子以及年岁大的老人,一律去砍柴烧炕。
当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有那手脚不便,与生病还有身怀六甲之人,也不必强制人家去做这些。
到时让大夫诊断,确定他们的情况确实如此,那就让他们留下给大伙儿做饭。
若是连这些都做不了,看看人数具体多少,另外找地方安置。
只是如此一来,除了身怀六甲之人,其余的在吃食与御寒上,必然不能与那些参与劳作的人比。”
林县慰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至少比往年老百姓服徭役的时候,要好许多。
便又问:“世子爷,那要是有好手好脚的人,不愿意代替百姓去服徭役,怎么办?”
这种人不是没有,估计还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