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安连忙反驳道:“高公公此言差矣,贾瑀忠心耿耿,若赏赐不当,岂不寒了功臣之心?再说,贾瑀一直对皇上忠心不二,怎会因赏赐而变心?若因此让功臣心生不满,日后谁还愿为朝廷拼命?依奴才看,至少得八千顷良田,黄金八千两,珠宝十五箱,再加个实权官职,才能体现皇上的恩宠。至于兵权,倒可从长计议。”
玄清道士轻抚胡须道:“皇上,依贫道之见,可赐其一道免死金牌,保其家族世代平安。如此一来,既能彰显皇恩,又能让贾瑀感恩戴德,为朝廷继续效力。只是这免死金牌的使用也需有严格的限制,以防滥用。此外,再赐一座道观供其家族祈福,也是不错的。但贫道觉得,这加官晋爵之事,还需看其德行是否配位。”
王道玄也说道:“皇上,不如再赐一座豪宅,以显尊贵。但同时也应给予一些约束,以防其行为失当。比如规定其在某些事务上需向朝廷报备。还可以赐一些稀有的古籍字画,以显文化底蕴。不过,这兵权万万不可轻易赐予,以防生变。”
楚王皱了皱眉:“玄清道长和王道长所言虽有道理,但免死金牌和豪宅是否过于优厚?这或许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再者,豪宅的修建与维护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古籍字画更是难得之物,轻易赏赐,怕会引起文臣们的非议。还有那道观,也需斟酌,不可助长其宗教势力。”
赵王说道:“皇兄,贾瑀此次平乱,为朝廷解决了大患。若赏赐不够丰厚,如何激励其他将士为朝廷卖命?倘若因赏赐之事让将士们心寒,日后再有战事,谁还愿冲锋陷阵?那免死金牌和豪宅,以及古籍字画,都是应当赏赐的。至于兵权,可先观察其表现,再做定夺。”
永正皇帝听着众人的议论,陷入沉思,说道:“高进忠,你觉得呢?”
高进忠弯腰说道:“皇上,老奴认为此事还需权衡。赏赐过重,怕日后难以驾驭;赏赐过轻,又怕功臣心寒。或许可以先观察贾瑀的态度再做决定。但老奴以为,无论如何,都应以朝廷的稳定和皇上的权威为重。老奴觉得,这加官晋爵之事需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周锡安着急地说道:“皇上,不可啊!此时若犹豫不决,会让贾瑀心生疑虑,以为皇上对他不信任。一旦功臣心有不满,后果不堪设想啊!”
楚王接着说:“父皇,儿臣觉得还应考虑朝廷的财政状况,赏赐不可过于铺张。而且,也要考虑其他大臣的感受,若贾瑀的赏赐过于丰厚,恐会引起大臣之间的嫉妒和纷争。如今朝中局势微妙,不可因一人之赏而乱了大局。”
赵王反驳道:“皇兄,朝廷的稳定和功臣的忠心更为重要。若因一时的财政考量而亏待了功臣,日后谁还愿意为朝廷拼死效力?再者,若能让贾瑀对朝廷更加忠心,为朝廷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这些赏赐。至于大臣们的嫉妒和纷争,只要皇上圣裁公正,自可平息。”
永正皇帝摆摆手:“好了,都别争了。朕意已决,贾瑀本已贵为国公,爵位已至顶点,无法再行晋爵。那就加官为少傅,加勋柱国,晋为特进光禄大夫,同时任吏部尚书,进为武英殿大学士。赐黄金万两,良田千顷,豪宅一座。”
众人齐声说道:“皇上圣明。”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商议背后,各方势力却各怀心思。楚王担心贾瑀因功得势,会影响自己争夺储位;赵王则盘算着如何拉拢贾瑀为己所用;高进忠和周锡安暗自揣摩着皇帝的真实意图,以便在宫中更好地立足;而玄清和王道玄则希望通过参与此事,提高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