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队长,你放心,不管收成如何,我们绝对不会怪你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向王海远保证,就算把这些稻种买回去收成不好,也绝不让他担责任。
有些生产队的村民,他们的队长没来,于是赶紧偷偷先溜回去,要让自己的队长来上河村买稻种。
看这架势,要是来晚了,估计稻种就被抢光了。
王海远看着周围的村民,说道:“大家先别着急,等我们村稻子收割完之后,我们首先要把我们村自己明年的稻种留下来,剩下的有多少,到时候我们村都会卖给大家的,大家放心好了。”
好说歹说,总算是把大家劝走了。
不过大家都打定主意,估算着等上河村的水稻收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前来购买稻种。
同时,大家也对上河村的那些玉米垂涎三尺。
瞧瞧人家地里种的玉米,一株株玉米杆粗壮得很,最少的也挂着两个玉米棒子,多的甚至有三个玉米棒子。
这些玉米棒子普遍比自家种植的玉米长了三分之一,还粗大了许多。
看样子,这玉米比起自家地里的玉米,亩产量起码也增加了好几倍。
特别是购买了上河村红薯秧苗,已经尝到甜头的沿河大队其他三个生产队,更是铁了心要把水稻还有玉米种子早早抢到手里。
见到自家生产队田里种植的水稻这么抢手、这么受欢迎,村民们都乐开了花。
要知道在农村换种子,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最少也得二换一。
这样一换算,自己生产队种植的水稻本来就丰收了,再来个一换二,那岂不是增产更多了。
整个上河村的村民们就像过年一样,个个兴高采烈。
特别是后来加入进来的那八百灾民,他们心里更是高兴,也彻底安心了。
虽然现在他们住着崭新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档新房子,而且在厂子里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们之前一直有个担忧,就怕上河村的粮食不够吃,要是那样可就麻烦了。
在上河村开始收割的第二天,不但长河公社的赵建国书记来了,县里的肖县长也来了,还有一群记者一同来到了上河村。
肖县长和赵建国书记他们,不仅参观了上河村丰收的水稻,还参观了他们的玉米地和红薯地。
记者们对着这些庄稼一顿猛拍,拍了好多照片。
那些玉米,一株株植株粗壮,玉米棒子又粗又长,还结得多。
有些记者甚至怀疑是假的,抓住那第三个玉米棒子使劲掰了掰,想试试它是不是真的长在玉米杆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