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船队路遇水匪,张县令挺身而出,护送船队平安抵达泉州

关键的时候,县令张大人在带领胡文书和官差挺身而出。

他面对水匪毫不畏惧。对水匪的头领相诚心规劝。真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给予一些承诺。

令所有商船的东家不敢置信的是,那些穷凶极恶的水匪竟然对张大人十分尊敬。

张县令的官威在他们面前特别有用,竟然将这些贪婪成性无额不作水匪劝退了。

有些船只的东家也在猜想,是不是张大人与这些水匪有什么勾结?大家一起在这演戏。

但是现在的形势他们也看不太懂,毕竟那些水匪刚刚表现的可是非常凶恶的。

如果张大人不出面,他们的船真地会被凿船水鬼凿破船底。

如果不能及时靠岸,船只就会沉没在这深不见底的湍急河流当中。

因此,这些船东家对于张县令还是非常感谢的。

他们不在乎是不是有阴谋,只在乎这一趟行船是否可以平安抵达目的地。

现在看来,张县令上船,确实能保护他们平安抵达目的地。

闻夫人也在船上静观眼前这件事情发生的始末。

她心中仍旧认为,这个张县令和胡文书与这帮水匪还是有一些勾结的。

但是他们之间具体有何勾结和阴谋,也无从考证。

不过现在至少那些水鬼们不再凿船底了。

船上一众人的心也放回了肚子里。

否则如果船底漏了,他们的结果会非常悲惨。不是被抓走当人质,就是被沉入江底。

无论是什么身份,在凶恶的水匪面前,都要听他们摆布。

刚刚那些水匪喊出:一只船过路费五百两银子。

闻夫人不是拿不起这个银子,而是以她的经验判断,如果这些水匪轻易拿到了每条船五百两银子的过路费,在下一个路段仍旧会故技重施。

水匪们将他们身上的银子都掏空之后,最后也一定会把船和货全部扣留。船上的人能不能被放行,还是不得而知的事情。

闻夫人对于当地如此混乱的运输环境十分堪忧。

她的夫君被贬到泉州任道台,是因为夫君的同年好友杨道台在这里任道台之时,被当地包括土匪和水匪在内的恶势力所胁迫,朝廷下发的政令很难在这里被认真地执行。

并且,杨道台想尽一切应对措施,妥善保护运送税银的车队,却还是将一年的税银全都被匪徒们抢走了。

国王下令,要将杨道台治重罪,革职查办,抄没所有财产,满门贬为奴籍,立即发卖。

闻大人替杨道台求情。他辩驳:“国王陛下,当地治安不好,并不是杨道台一人的责任,而是整个泉州道多年形成的匪患,积重难返,不好治理。杨大人拼尽全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当地的治安环境。”

国王看到这个文大人竟然敢直接站出来,推翻他的判决。国王马上瞪起眼睛,死死地盯着文大人。让他继续说下去。

闻大人替好友辩解:“国王陛下,众所周知,杨道台只是到任一年。

他是旧年冬季上任的,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才与当地官员和商贾形成了可以合作的局面。

杨道台与当地的官员和商户做了好长时间的沟通,才将各项政令勉勉强强颁布下去。税收也比往年增收了半成。

杨道台在泉州可谓是兢兢业业,一点不敢懈怠。

他和手下心腹好不容易将税银收上来。

为了保证税银安全到达王都,他们选择了陆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

不但出动了官差,还雇佣了当地有名的镖行,护送这些税银。

为了保证这些碎银不被匪患知道运输路线和时间,他们将装银子的车辆和船只进行伪装。

在运输的途中,他加派了一倍的人手,却仍旧没有逃脱当地匪患的围追堵截。

这些匪徒不但消息灵通,又当地知情人通风报信。得知税银的运输路线。

小主,

他们更是有丰富的抢劫经验。抢匪能够从车辙印和船只吃水的深度,判断出船上和车上装载的是重金属。因此判断哪些车辆和船只是装银子的。

杨大人做了所有的努力,但是因为他的经验不足,没有斗过当地官商勾结的盗匪。

如果说他有失职的地方,属下不敢反驳,但是如果将税银丢失的责任全都怪罪在他的头上,将他满门抄没发卖。国王陛下,臣认为有失公允。

那样的惩罚太过了。如果这样惩罚以后,没有其他人敢去泉州道任道台。

没有上官治理,地方官和盗匪互相勾结。泉州道岂不是更加混乱?“

臣恳请国王陛下三思而后行。”

正是这番话惹怒了国王。国王愤恨地说:“既然闻大人对泉州道的事情了解的这样透彻,说的也是头头是道。那不如就把你派到泉州任那里的道台,换取杨道台的一家老小平安。”

闻大人和文武百官听到国王这样不讲道理的言论,也都十分愤怒。但是他们却是敢怒而不敢言。

因为国王渐渐变老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也变得越来越胡搅蛮缠。

在他身边伺候多年的忠臣,有因为一句话没说好而连降三级贬到地方的。

还有一位监察御史,因为在朝堂上劝谏国王,说最近几年纳妾太过频繁,希望他保重贵体减少纳妾的数量,而被国王赶回家养老去了。

因此,许多忠臣是敢怒而不敢言。倒是有一些奸臣,他们捧着国王,无论对错都会阿谀奉承。

这样的人倒是官当的越来越大,不过从不干正事。

闻大人这番替杨道台开罪的言辞也把国王得罪了,竟然当庭下旨,将闻大人贬到泉州道。

国王与闻大人打赌:“如果闻道台能够将泉州道治理的风清气正。将土匪变成良民。孤王重新将闻大人调回京城,升你做二品官员。

如果你和杨道台一样愚蠢,那就留在那边养老吧。”

闻大人虽然并不在乎自己是几品官员,可是既然国王做得这样无情,那他也不给国王留面子。

于是,闻大人当着满朝文武,与国王立了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