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客观因素都是我目前只能继续去成为一名上班族的理由。
但是我始终坚信一点:哪怕改变的希望再渺茫,不断试错才是正确的方法论。
每个人从本质而言,拥有的东西只有时间,只有时间永远属于自己,如何对待时间,就决定了一个人在几年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天下午,我拿出一张纸,详细地列举了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势劣势,并且从这些特质出发,慢慢缩小范围,最终把目标定在做公众号与写书上,通过打造个人IP来改变当下现状,是一条稳健且能长期积累的路。
我相信,把业余时间花在写作上,一定不会错,尽管前期收效甚微,但是自己并不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只需要时间,一台电脑,与一些脑力劳动。
我就这样踏上了写作的道路。
02
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机器”
如果把我们拥有的时间比做一些材料,把消耗我们时间的事情比做机器,那么在人生的流水线上,我们的材料不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拥有的这台“机器”。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机器,就会把你的人生加工成什么样子。
比如在22岁大学毕业之前,我没有做成过任何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把时间“材料”通通推入了“接受教育拿到毕业证”这台机器当中。
最后的结果就是:22年的时间投入,产出一张毕业证。
再比如我22~23岁这一年里,把一年的时间“材料”,推入到“互联网车企”这台机器中,最后产出的就是一年工作经验,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存款。
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生的计算方式。你可以用它来计算你人生任何时候的投入与产出比,从而让你更明确自己的人生选择,调整自己的步伐。
在公众号辉哥奇谭的创始人张辉的置顶文章中,他写过自己的经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一次饭局上,张辉让大家猜一下,自己在33岁时的总资产是多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房产、汽车、股票等。
结果无人猜对,而且他们给出的答案普遍偏高很多。
正确答案是20万。对,你没有看错,作为知识星球超1.4万用户付费的大IP,33岁时,所有的资产加起来是20万。
听到这个数字,很多同事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有希望了。因为在座的大多数人,年过33岁的,在33岁时总资产远远超过当年的张辉;不足33岁的,预期自己在这个年龄时的总资产会远远超过20万。
除此之外,张辉还说,自己在35-39岁这五年获得的总收入,超过了35岁之前的收入总和。而在40-44岁这五年的总收入,又超过了40岁之前的收入总和。
这几个阶段,张辉更换了一台又一台的“人生机器”,来加工自己的时间“材料”。由此的产出结果也各不相同。
而人生成果的慢慢变好,一定离不开我们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做出的不同选择与不断试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去慢慢偏移安逸的轨道,才有更换“人生机器”的可能。
有些人追求安稳,毕业后进入体制工作,一生都体制内奋斗,于是他们不会更换“人生机器”,公务员这台机器,可以保证他们一生吃喝无忧,但也决定了收入的上限。
有些人热爱冒险,善于整合资源,便一次又一次去尝试更换人生机器,试图突破人生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