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李轩相当好奇,可惜的是,大唐新军的斥候没有把明军的相关准备情况给摸清楚。
不过第二天下午,河对岸的探子却是又带回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河对岸的明军竟然也是带了不少火炮过来。
听说碗口炮就有十多门之多,其他乱七八糟的火炮,或者说不能算是火炮,只是大一点的火铳也有二三十门。
而这一批火炮的出现,瞬间就是让大唐新军的诸多军官们感受到了压力。
这些火炮一旦靠近岸边,哪怕是射程近,速射慢,但是也足以给大唐新军造成严重的威胁了。
因此枢密院作战司的曾子文以及几个参谋一致认为,开战之初,必须第一时间把这些火炮给干掉,至于明军的普通步兵,倒是威胁不算太大。
毕竟大唐新军花费了三个月打造的防御工事又不是白折腾的,足以抵抗明军的寻常步兵的进攻了。
能够给大唐新军带来威胁的只有明军的火炮以及数量众多的弓箭手。
火炮的威力大,是防不住的,只能是先发制人。
至于明军的众多弓箭手,这不好办,只能是被动防御了。
这一方面是把盔甲尽可能的集中到可能会面临敌军弓箭威胁的前排士兵身上,另外也是在胸墙的顶端,铺设一些厚木板,用以防止明军的弓箭抛射,至于正面嘛,有胸墙挡着呢。
怕就是怕明军玩弓箭抛射,一大片箭雨覆盖下来,这样胸墙的防御效能可就下降一大半了。
如今,大唐新军和明军都是开始做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而双方的主力在进行最后准备的时候,双方也已经是开始展开了小规模的接触和战斗。
第三天开始,明军在晚上就会派遣小规模的部队进行偷渡登陆,有时候是在澜江渡口,有时候是在其他几个渡口。
其中的大多偷渡是在还没有靠近岸边的时候就被大唐新军的监控人员给发现了,紧接着就是双方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这个过程里,澜江渡口自然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
不过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在连续打了两场后,虽然都获胜了,但是因为是夜间的突发性战斗,也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甚至又一次是被明军突破了防御,深入到了后方,差一点就被明军给突破风险了。
这种频繁的小规模战斗持续下来,明军固然是损失了好几百人,但是大唐新军这边也是损失不小,主力这边倒是没什么损失,但是第一混成营和第二混成营加起来却是损失了近八十人。
这让李轩相当冒火,这些明军不敢堂堂正正的打一场决战,玩这种小规模的偷渡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