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冲帝刘炳,汉顺帝刘保之子,母虞贵人,由梁太后临朝摄政,其身影在晨曦微露的未央宫中拉长,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定与决绝。她夙夜勤劳,烛光常伴至深夜,案头的奏折堆积如山,每一份都承载着国家的兴衰与百姓的期盼。
推心置腹地与朝臣商讨国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她杖贤任能,太尉李固等忠臣良将得以委以重任,朝堂之上,一派正气凛然。
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梁太后亲自过问,力求每一名被拔用的官员皆是忠良之士,朝堂风气为之一新。她身体力行,推崇节俭,宫中丝绸锦绣渐少,取而代之的是简朴的布帛,此举令天下震动,百姓纷纷效仿,社会风气焕然。
对于那些胆敢贪赃枉法的官吏,她更是严惩不贷,铁腕之下,贪腐之风得以遏制,朝野内外,无不拍手称快,远近翕然,百姓心中仿佛已望见太平盛世的曙光。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
第二年,春风未暖,寒意料峭之时,汉冲帝刘炳幼小的身躯在玉堂前殿的龙榻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三岁,生命如同初绽的花朵,还未及绽放便已凋零。
举国哀悼,梁太后更是悲痛欲绝,但她深知,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强忍悲痛,迅速着手安排后事,谥刘炳为孝冲皇帝,将其遗体安葬于庄严的怀陵之中,陵墓之上,松柏苍翠,仿佛在为这位早逝的帝王默哀。
紧接着,一场更为紧张激烈的权力交接在暗流涌动的朝堂中悄然展开。
太后梁妠与大将军梁冀联手,于风雨欲来之际,力排众议,将年仅八岁的刘缵推上了皇位,年号定为“本初”,寓意着新的开始,也预示着新的挑战。
登基大典上,鼓乐齐鸣,却难掩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每一位在场者的心中都清楚,这位年幼的天子背后,是更加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与权力斗争。
而梁太后与梁冀,则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于风雨飘摇的汉室之中。
东汉第十位皇帝,刘缵(又名刘续)即位后,接着由太后梁妠临朝摄政,采纳李固建议,将宦官全部驱逐出宫,又派兵剿灭“黄帝”马勉与“黑帝”华孟等江淮大盗,使得“海内肃然,宗庙安宁”。
同时兴办教育,督促百官遣子入学,使得洛阳太学达到三万余生,创下了两汉最高记录,然而梁太后的兄长梁冀专权暴滥,陷害忠良,常以邪说误导梁太后。
第二年(本初元年)因为刘缵不满梁冀专权,称之为“跋扈将军”,因而被梁冀毒杀,年仅九岁,谥号孝质皇帝,安葬于静陵。
梁太后的命令如同寒风中骤起的凛冽,迅速席卷了整个洛阳城。
刘志,这位即将步入命运转折点的青年,被急促的马蹄声引领至洛阳夏门亭,那里,红绸高挂,灯火辉煌,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一丝不祥与紧迫。
夏门亭内,梁女莹身着华丽的嫁衣,如同待绽的牡丹,却也难掩眉宇间的忧虑与期待交织。婚礼的乐声悠扬,却似乎被远处隐约传来的钟声所掩盖,那是不祥的预兆,宣告着汉质帝突然驾崩的噩耗。
宾客们面面相觑,议论声四起,却又迅速被梁太后铁腕下的沉默所压制。
婚礼的仪式被迫中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
梁太后那双深邃的眼眸在人群中扫视,最终定格在刘志身上,她心中暗自盘算,一场关乎国运的博弈即将拉开序幕。她秘密派遣的心腹使者,如同鬼魅般穿梭于人群,悄无声息地观察着刘志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威仪与才智,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与此同时,中常侍曹腾,这位深谙宫廷斗争的老狐狸,悄然造访了权倾一时的梁冀府邸。两人在密室中密谈,烛光摇曳,映照出两人脸上复杂难辨的神色。
曹腾言辞恳切,力陈刘志为帝的种种利处,那番“清河王严明难容,而立刘志则富贵可期”的言论,如同一剂猛药,直击梁冀的心房。
他深知,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唯有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棋子,方能稳坐钓鱼台。
于是,梁冀点头应允,一场权力的更迭在暗流涌动中悄然成型。
同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梁太后亲自下令,梁冀手持象征皇权的符节,率领一队精锐禁军,以王青盖车为前驱,浩浩荡荡地前往迎接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