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到官府后,官府命他们二人分担于氏的药钱,每月每人还要给于氏二百文养老钱。
有了他们给的药钱,欠的外债总算是还上了,可于氏和胡老三没地方住,只能在大杂院租间屋子住。
于氏的身体一直没好全,每月都要吃药,虽说老大老二一共给她四百文,可也不够买药。
胡老三在酒楼打杂,每月能拿到两贯钱,虽然不算多,但胜在闲时就能回家照顾于氏,不用一直耗在酒楼。
于氏总觉得拖累了小儿子,若不是因为她,小儿子如今也不至于跟着她吃糠咽菜。
而且只要她活着,就不会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于氏就趁着今日精神头还不错,身上有力气,选择上吊自尽。
只是她用了不少时间才把白绫挂好,又费劲爬上去上吊,胡老三回来的时候,她也是刚把自己吊上去。
一旁的妇人见于氏没事,就默默退了出去,回到院子里继续洗衣。
母子俩哭得差不多,胡老三又一阵劝说,总算是说服于氏,让她不再寻死。
“娘,您是觉得您不在了我能过得更好吗?我告诉您,不会的。若是您不在,我在这世上就没亲人了。您前脚走,我后脚就寻您去。”
这话于氏听着又暖心又害怕,小儿子出生后不久,她丈夫就病死了,因而小儿子是在她背篓里长大的。
跟老大老二被婆母带大不同,小儿子一直跟着她,性子也像她。
于氏抹去脸上的眼泪,道:“好,娘知道了,娘不寻死。”
于氏明白过来,若是她当真死了,小儿子还真的会按照他刚才说的话做。
因此她要努力养好身体,争取不做儿子的拖累,以后也不能再寻死了。
只是这镇上的大夫都快要被他们看遍了,都没法子将她的病治好,总这样带着病根,也不行。
胡老三道:“娘,我知道你担心啥。没事,等我赚到钱,就带您去景州城瞧瞧。那边大夫多,总有人能有法子。”
话虽如此说,可于氏心里并不抱什么希望,她都这样了,能少看大夫还是少看,不然只会花掉更多的钱。
一番折腾后,胡老三才想起来他手帕里包着的一块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