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在首战就被他们干掉绿营兵五千余人,一路狂退数十里才勉强稳住战线,然后驱使民夫百姓挖深沟巨壑,勉强防住了明军的反攻。
在当阳战场,陆三师的主体其实是正蓝旗旗兵、绿营兵,他们的实际战力相比鞑子的满蒙旗兵,且心理上还又很大的畏惧感。
他们依托城墙、工事以及火炮火器方面的领先,加之鞑子的攻城能力也很菜鸡,倒也守住了战线不失,且双方损失相当。
小主,
最令人无语的是,交战的双方其实都是依靠骑兵为主要杀伤力的队伍,现在反而玩起了堑壕战、消耗战,真是有些神奇。
不过在这样的对峙中,陆三师的将士们在强悍外地的压迫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作战,反而逐渐融为一体,正蓝旗兵、绿营兵的明显隔阂不再存在。
且在战线稳住后,对于满蒙鞑子的强烈畏惧也逐渐消弭,勇气和自信随之注入军魂中,他们竟在战场上完成了脱胎换骨,真正成为强军。
至于第三处宜都战场,郝摇旗的防御大多沿江,在大明海军的军队优势之下,防守也是轻松惬意毫无压力。
各处战线稳固后,且总体上明军占据优势后,就在姜光军等人思忖进攻方案,以争取取得更大优势,乃至击破鞑子大军时,巨大变故骤然袭来。
满清朝廷在鳌拜的推动下,从河南和陕西调满蒙八旗四千人、绿营兵精锐三万人,悄然进入四川协助作战。
四川总督李国英大军在握,先是摆出清军久战疲惫和士气低落的假象,令持久作战的刘体纯、李来亨放松了警惕。
然后再四月中旬时,李国英认为战机已到,他率领鞑子大军倾巢而出,丝毫不顾忌伤亡的发起了全面强攻,猝不及防的刘体纯、李来亨等被杀得大败。
先是巫山城北清军一鼓而下,大将袁宗第为掩护农民军残部撤退,率领本部军马断后,全军战死无一人逃出,也无一人投降。
农民军残部三万三千余人,一路溃退到羊耳山(今奇峰乡)一带据险而守,试图拼死稳住阵线。
可追击而来的李国英如同疯魔了一般,指挥着十数万大军毫不顾忌伤亡的狂攻十日,再破羊耳山。
幸亏刘体纯见机的早,发现战况不可挽回时,令众将放弃了防守全速撤退,一路退到了兴山、巴东一带。兴山一带依靠山区,巴东一带依靠海军优势,总算暂时稳住了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