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襄阳陷落、解围彭城

雍凉风云 黄油之手 2522 字 2个月前

彭城历史悠久,相传帝尧时,封彭祖于此,建大彭氏国,地处华夏九州之一的徐州。

前秦攻淮北之战时,彭城周边局势犬牙交错,分属秦、晋控制区域。

西北方向是下邑、丰县,北面是小沛、薛县、峄县,不过峄在东晋时废县,被并入兰陵。

东北方向就是吕县、兰陵,东面是下邳、郯县。

西面是萧县,西南是相县、蕲县。

南面是楚汉决战之地垓下,西南是睢陵、取虑、下相。

垓下再往南就是位于淮上的当涂,晋室南迁后,在江南侨置当涂,因临姑孰溪,又名姑孰,为建康西南屏藩,长江水路津要,桓温与司马昱在洌洲会面后,就自赭圻移镇于此,准备第三次北伐。

淮上当涂旧地在东晋末年改置为马头郡,与其相对的淮河南岸,上游是寿春,下游则是古县钟离,东晋时称燕县,境内有凤凰山,明朝初年朱元璋将治所迁往凤凰山之阳,遂称凤阳。

萧县与彭城近在咫尺,前燕灭亡后,为前秦所有,往西是芒县、临睢、谯县、苦县、淮阳,东晋豫州刺史桓伊就率部驻守在淮阳。

下邳当时仍在东晋治下,谢玄率军支援彭城,自广陵出兵北上,走中渎水道,经樊梁湖入破釜塘,驻兵于泗口后,派何谦领兵于淮、泗之间游弋,佯作向西北救援彭城。

秦、晋两军围绕彭城,在外围再度形成对峙,直到襄阳方向的战事分出胜负,受此影响双方才各自进一步动作。

泗口位于淮阴北部,即古泗水入淮之口,南宋初年,黄河南泛夺淮入海之前,水流清澈,也称清口,由此向上溯流可途经下相直至彭城,沂水尚是汇入泗水的支流,流经下邳。

下邳上游,郯县、兰陵分处沂水东、西两岸,再往上游则是琅琊,此时为前秦控制区域,琅琊太守高平人徐攀的父亲徐统,后赵时为侍中、司隶校尉,苻坚继位后,为报年幼时的相面之恩,于是提拔徐攀为官。琅琊北面是东莞,东莞再往北就是广固城,前秦青州刺史苻朗的驻地。

汉初三杰之一的兵仙韩信就是淮阴人,东晋建立后,最年轻的刺史荀羡,二十七岁就拜领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殷浩北伐时,荀羡先后奉命移镇淮阴、下邳。

荀羡十五岁时,正值成帝司马衍在位,因为与元帝司马睿之女寻阳公主年龄相仿被选为驸马。由于不想与皇室联姻,荀羡选择逃婚,在遭追还后,被逼着成亲,拜为驸马都尉,然后就真香了,这也是后来他年纪轻轻就获授刺史的原因之一,此外还附从于褚裒、殷浩、王羲之等人,共同对抗桓温。

荀羡的姐姐荀灌就是灌娘救父一事的主角,二人的父亲荀崧则是荀彧玄孙,时值西晋末年,任平南将军的荀崧被围困在宛城,十三岁的荀灌率十数名勇士突围出城,到达襄阳向南中郎将周访求援。宛城之围解除后,荀崧因感念解围情谊,答应了周访的提亲,将荀灌嫁给了其长子周抚。前秦攻梁、益二州时,在涪城向杨安投降的周虓,就是周抚曾孙。

荀羡镇淮阴时,认为淮阴地处要害,却“无地屯兵”,于是在秦汉故城以南约一里处,营建新城,又在破釜塘以东的石鳖城屯田,石鳖城是邓艾所筑,为其屯田故地。

三国时,曹魏为了对付东吴,在东南前沿屯田积储军粮,作为太尉司马懿掾属的邓艾奉命前往巡查,着《济河论》建议疏通漕运、实行军屯。邓艾在此地修白水陂,东西长三十五里,与破釜塘相连,称白水塘,开水门八道用以灌溉,设屯所四十九处。

樊梁湖得名于上游自西岸汇入的樊梁溪,东岸是高邮,因秦始皇灭楚国后在当地筑高台、设邮亭而得名,明朝洪武初年始称高邮湖。

破釜塘即洪泽湖,隋朝末年炀帝南巡江都,途经此地,因久旱遇雨,始有洪泽之称,唐时才称洪泽湖。

被围困在彭城的沛郡太守戴逯,出身谯郡铚县,与铚县桓氏的桓伊同乡,与出身龙亢的桓温同郡,因此在桓温势大时获得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