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温向沂和母亲出城那日无人相送,偌大的温家只剩下他们二人。母亲倒是伤感,但伤感的对象不是她的丈夫,而是一直跟着她的两个婢女,那两个婢女被充了官婢,可能此生都没法再见到了。
问起母亲的感受,温向沂才知道母亲这么多年一直恨着父亲,她厌恶他拈花惹草,一个监察御史,自身品行不端,家中侍妾一房接着一房,如果不是她性格强势,受不得委屈,他们母子俩的生活得被搅得鸡飞狗跳。
男人妻妾成群在母亲看来就是品行不端,她不相信一个沉迷于女色之人会将监察这么重要的事做好,但她只是一介女流,没有发言权。何况这官还是皇帝亲封的。
温向沂时常被母亲的发言惊到,劝慰她祸从口出,倘若被有心之人利用了,整个温家都得掉脑袋。但他没有想到,让温家覆灭的会是在幼年时格外高大伟岸的父亲。
他们计谋拙劣,轻信帝王,本质和秦文的傲慢没什么区别。做了太久的皇帝,都忘记有人会反抗了。
温家变成这样,他恨不了任何人,每个人都知道两个结果:胜利,温家水涨船高;失败,全族覆灭。他们清醒地奔向自己的结局。
其中唯一的变数是凌肆,温向沂没想到他会救自己。以至于听到消息的第一刻不是庆幸自己和母亲还活着,而是担心凌肆对此付出了多大代价,凌肆为何如此信他。造反不是小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凌肆在新帝面前保下他,是有多信他不会参与此事,新帝会不会因这件事和凌肆心生嫌隙。
他不知道,所以他问凌肆:“为什么?”
凌肆说是因为他。因为他是温向沂,只是因为他是他本身。
那一瞬间,大脑停止运转,周围的一切好似离他远去,世间只剩下两个人,他想去脑中搜寻感谢的话,肺腑之言,以此来表现他的激动,不知所措。但是一片空白,大脑一片空白,所有的话语在此时变得无比苍白,好像说什么都无力,他只是张了张口,做不出任何反应。
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到马车停下。
马车外就是新帝,他会反悔吗,然后将温氏一族悉数抓取,待三日后斩杀?
温向沂的心提到嗓子眼,手心沁出汗液,等待着马车外之人的审判。
意料之外,新帝并没有问起他,只是关心了一下凌肆,似乎专程来看凌肆怎么样了,并不在意凌肆是否尽到职责,或许,凌肆在新帝眼中要重要许多,是他用自己的想法揣测别人。因为很少付出过信任,所以他以为新帝也会和先帝一般,对辅佐之人百般忌惮,怀疑。
他不知道以后新帝会如何看待这些亲近之臣,但至少现在,他付出了最大的信任。
行刑那日,并没有人管他和母亲,照旧送来了饭菜,和往常一样,没有变得丰盛。临近午时,母亲越来越焦虑,不停扒着牢房问他会不会出意外,温向沂的心也砰砰直跳,但还是一直安慰他。
从窗户透出的光偏移,温向沂知道午时已经过了,不多时,那个往日给他送饭的狱卒来了,对身前一个从未见过的太监低声下气,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
太监行至牢房前,拿来圣旨,问道:“温氏向沂和温苏氏?”
“是草民。”
圣旨的内容是什么温向沂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他被外派到江南一个县做县令,没有皇帝的命令,终身不得回京。
“谢陛下!”
温向沂接过圣旨,他知道那个县,曾经和凌肆赈灾的时候路过祁州府,那个县就是祁州府下的一个地级县。
他和母亲是偷偷出京城的,行至城门口,一个士兵检查了他的身份,递给他一个袋子,随后便挥手:“放行!”
马车缓缓向前,温向沂打开袋子,里面厚厚一沓银票,还有许多碎银子,他第一眼就看到了白色的纸条,上面只写了八个字,让他反复看了很多遍。
‘一路顺风,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吗?
到了百泽县,原本的县令将手底下的事悉数交接给他,那人升职了,做了祁州州府,曾经两人有过一面之缘,也是因为水坝修建,新任州府特意感谢了他,说如果不是他,这地方的民治也不会这么好。
当初因为旱灾,百泽县偷盗成风,百姓怨声载道,后面水坝修好了,田里重新有了水,这样的事情迅速减少。
由于政绩颇着,这件事被一层层上报,被新帝注意到了,然后这位前县令就升职了。
温向沂感叹缘分,他只是笑笑,没有接下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