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百姓不愿意自家孩子去学堂,要送去县城的学堂不说,还让家里少一个半劳力,十来岁能帮家中干很多的活了。
皇帝重视,他其实也比较关注,但对下面的人不用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内帑出钱想要普及蒙学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可民间士绅不大愿意,哪会愿意自家孩子以后多了无数的竞争对手。
可这理由又不能对皇帝明说。
毛澄啊了一声之后一下子就愣神片刻。
亏的是积年老官僚,对于这样的事情回答起来,信手捏来的理由很是强大,睁开半咪的眼睛,笑着回话。
“陛下,京畿各县的蒙学是建了一些,但是愿意当蒙学先生的秀才,童生较少。年纪轻的都在为明年的乡试,会试做准备。其他一些人都是大户人家请去当了西席,要不就是去教授自家子弟。加上很多百姓家里的远,不大愿意送孩子来县城进学。”
总之就两点,一个是老师的少,有也是教族中子弟,另外一个就是人家不愿意来!
这个是明摆着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暂时没有什么方法来解决!
朱厚照没有说话,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的鹅毛大雪被寒风吹的飘忽不定,不知道飞向何方。
对这些事情心知肚明,锦衣卫早就查了个底朝天,年中还去通州那边实地走访过。
毛澄说的情况属实,可却没有想过任何一点改变。
离得远就不能把蒙学建在村镇等聚居点吗?
其实最大的难题还是缺少老师。
这个时期的读书人还真是眼高于顶,完全带着一种上位者的态度去俯视其他人。
童生成绩好的官府还会发粮食鼓励继续读书,秀才就免了徭役,有上百亩田地能免赋税,除了自己作死,都能活的很好,完全没有必要去当什么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