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氏李家在历史上,是在曹操占据兖州之时,因为家族利益而站在了曹操的一面,但同时因为李氏家族的势力太过强悍,所以就连曹操在一统河北之前,都不敢对他们的家族势力进行整顿,因为李家在中原的影响力太大,没有足够的硬实力,是没有办法压制他们的。
也只有在全据华北之后,曹操的腰板才硬气了一些。
他通过跟李家的交涉,方才让李典徒部曲宗族一万三千余口迁于邺城,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曹操才有能力完全压制李氏宗族,而让历史宗族的人迁移至邺,也是因为他们在中原地域的影响力太大,明升暗贬,用一种迂回的方式进行打压。
如今刘琦的势力不在历史上已经开始打压李氏宗族的曹操之下,当此时节,他也没有太多需要求着李氏宗族的地方,现在朝廷兵强马壮,手下的人完全够用,多李氏的人不多,少他们也不少。
现在的刘琦完全占据着主动优势,他没有必要非要跟谁进行彻底的妥协。
更何况现在乃是天下一统前最乱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进行清洗,为将来的盛世打一个好的开端,是付出成本最低的时候。
这也就是冲李典的面子,如若不然,刘琦直接把李氏一族捆绑到叛贼的战车上,把他们和曹操袁绍一块灭了也无所谓。
不过眼下既然李氏要投降,那就得按照刘琦的规矩来。
李氏家族在收到了刘琦的告知之后,当时就乱了。
或者说,乱了的人是李进本人。
刘琦要剥夺他的家公之位,李进自然是不想的。
他纵然是跟大汉朝廷对抗到底,也不能让刘琦把他从李氏家族一把手的位置上拉下来。
凭什么啊?
但李进舍了命的想要保住自己的位置,李氏家族其他的人可不这么想。
没有人会真心想要跟着李进负隅顽抗到底,用整个家族和自己的性命为他陪葬。
又凭什么呀?
首先,是李叔节,李乾,李整等人相继来劝他,大概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够看清局势,顾全大局,而且就算是不当家公,他在族中的地位也一样还在,而且归他统领的宗支绝不会减少的。
本来是好说好商量的一件事,但李进自持其勇,偏偏不干,他不但不干,还大骂其兄李叔节以及其弟李整,说他们屈膝向刘琦下跪,谄媚示好,卖族求荣。
李乾因为辈分比李进高一辈,倒是没被李进破口狂喷,不过却也没有得了李进的好脸子,被他一顿怒斥赶出了门。
三人心中极是憋屈,但偏偏碍于李进的勇武,不敢跟他正面发生冲突,但他们心中其实还是非常不服气的。
换了谁,谁心里也不会服气。
这算是怎么回事?说我们屈膝谄媚,那你派人找刘琦,想要投降归顺的时候,就不是献媚了?什么东西!什么逻辑?
但这话他们当面是不敢说的,毕竟李进可是武力堪比吕布,关羽等人的存在,这话说了就是找死。
但他再厉害,在面对家族利益的时候,只靠一个人是撑不住的。
随后,族中有威望的长辈相继来劝说李进,包括各宗支的族长,也来与他交涉沟通。
面对这样的压力,李进依旧紧咬着牙关不松口,但实则心已经有些虚了。
特别是,刘备在拿下睢阳之后,已经整兵向乘氏进发,而山阳郡已经彻底的倒向了刘琦,赵云方面拿下了陈留,也开始动向进兵,刘琦的主力军整装待发,亦开始北上。
现在的李进,面对的是将他李家合为的局面。
但压垮他心中最后稻草的,则是曹军方面的分崩。
正如诸葛亮等人当初所算到的,河北伪朝的建立并非正统,没有强大的向心力,而且是袁绍和曹操两股势力因为形势的作为,这样的根基是难以长久的。
若是顺风局的时候倒是还看不出什么,可一旦局势逆转,这种没有向心力的政治集团,四分五裂是早晚的事。
打响曹军主力军投降第一炮的,是当年以贼身投靠到曹操麾下的昌豨。
这个人和臧霸一样,同属泰山贼,不过他和臧霸不同的是,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是出了名的老赖,其人几度背叛曹操,让曹老板不断的接纳他,然后再反叛,再接纳,比演绎中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还要来的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一辈子最大的耐心,估计都是给了昌豨了。可问题昌豨的良心让狗吃了。
曹操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如今,昌豨又再度发挥了他本性的特点,直接向刘琦投降了。
如今面对中原如此的形势,昌豨毫无疑问的再度当起了二五仔,直接一纸降表递送到了刘琦的龙案前。
昌豨的投降,在曹军之中的影响极大,而且昌豨在巢湖的势力不小,他的投降,犹如在曹氏的腹地增加了一堵墙,挡住了袁绍和曹操向东的联系,将曹军在中原仅存的战略空间给封死了。
另一方面,从西凉赶到中原的西凉军,开始大批量的加入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