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就守在这绣坊门口,替我看管此处。若果然有不干不净的地方,即刻拿来见我,不过若是被污蔑的
谁再敢无故污人清白,哪怕一字,也先问问我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这日之后,京中便再没有关于绣坊的流言了。叶承允的两个亲卫在绣坊门口站了十日,也硬生生地把流言站得无影无踪。
他二人既然在此,绣坊内究竟做的是不是正经生意还能不清楚?谣言自然风流云散。
而那日来闹事的一群人原就理亏,既然有叶承允背书,如何还敢再次强逼绣坊搬走?且如今人尽皆知,之前的一场风波乃是京里其他几家绣坊联合起来抹黑苏氏绣坊,如今苦主都一状告到京兆面前了。
一时人人都同情起了那群惨遭污蔑欺侮的娘子军,舆论不仅瞬间翻转,绣坊的生意也更上一层楼,可谓是因祸得福。
众人喜不自胜之余,都对叶承允感激不已,明珠还特特打发人至英国公府送上谢礼,可惜对方却拒了。
她心中原有几分疑惑,为何当日叶承允维护绣坊的态度如此坚决,难道他路过那里之前就听说过此事了?但即便如此,也解释不了他堂堂一位大将军,需要过问这等小事,也可能当日他不过是心情一好,所以顺手而为罢。
当下明珠也便将此事抛诸脑后,她还要儿子要顾,有偌大的一个慈幼局要管理,自然没有太多精力去关心一个毫无交集的人。
此时此刻,在挂上匾额还没有多久的英国公府内,叶承允坐在书案后,正听着管事的恭敬回报道:
苏氏绣坊赁的那处房舍小的已打发人买下来了,据原房主说,绣坊的东家姓苏,家里的男人在外经商,是位奶奶带着儿子过活
听到儿子二字,叶承允眉梢一动,那管事的下意识便打了个哆嗦,只见他面上一道伤痕,从额角横亘到鼻梁,观其面容,与苏夜竟有八分相似。
叶承允,苏允臣原来这位威震天下的大将军、英国公,竟是当日被靖宁侯逐出宗谱的长子苏夜。
小主,
苏夜在闻知妹妹将自己与她的孩子堕掉之后,终于心灰意冷。他明白自己今生也不可能与妹妹长相厮守,对这个家也再无丝毫眷恋,便在周景宵的相助下北上投军,化名叶承允,不过在边关的风雪中了此残生罢了。
谁知乌瑟突然犯边,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又立下大功,方才崭露头角,一路扶摇直上,位极人臣。也不知靖宁侯若泉下有灵,知道这个他亲手赶出家门的儿子竟做了国公爷,会不会后悔得又活过来了。
如今且说苏夜奉旨回朝,待诸事处理妥当后,最挂心的自然便是明珠的景况。
当日苏家出事,他因远在边关,大敌当前,自然不能擅离职守,所以只能写信请托周景宵从中转圜,方才保住了苏夫人和苏衡的命。
其后他亦是时时留意着明珠的消息
她被封作女尚书,她做了慈幼局局正,她彻底与苏夫人切割,她有了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