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江东北上威巢湖,江淮大震乱局生

“关云长真够了得的,在如此短的时日,就将历阳城攻破了。”

长江,濡须口。

江东军营。

中军帅帐所在。

周瑜表情复杂,盯着所持军报,言语间带有几分感慨,“历阳城被关羽夺占,九江郡以东就安稳了,我军在长江道就安稳不少。”

帐内所站孙暠、孙瑜、公孙阳、周泰、陈武、潘璋、蒋钦、宋谦、凌操、朱然、丁奉、凌统、吕蒙等将,听闻周瑜所言,流露出各异的神色,有骄傲,有亢奋,有激动!

曹军驻扎的历阳被夺,这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只要能将濡须口守好,便可以此遏制住曹军对长江的威胁!!

此次出兵攻打江淮之地,确保好所部涉及的长江安稳,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一旦长江方面有任何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后续攻势。

“将军!既然刘备遣将夺取历阳,那我军该携攻克濡须口大胜之威,对曹军展开攻势才是!”

孙暠难掩兴奋,摩拳擦掌的上前道:“对于我军与刘备联合攻打江淮,曹军这边显然没有料想到,这对我军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末将请战,率本部出战襄安,此地紧临濡须口,此地如若能趁势攻破的话,这对我军是有益处的!”

“末将请战!”

“末将请战!”

孙暠话音刚落,周泰、潘璋、蒋钦等一众将校,纷纷上前抱拳喝道。

此次随周瑜出战的将校,全都是江东军麾下的少壮派,而像朱然、丁奉、凌统、吕蒙就更年轻了。

要说岁数最大的,一个是公孙阳,一个是宋谦,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无法掩盖周瑜所统大军的锐气。

原因很简单。

除了孙暠、孙瑜以外,余下的这些将校,投效时间较长的,是在追随孙策征战下,立有战功,但是资历与威望在江东军麾下还不算高,而投效时间短的,那就更不用讲了。

与其他诸侯势力略有不同,孙策能席卷江东崛起,那是靠其父留下的遗产,而为了能继承这些遗产,孙策更是在守孝刚结束后,就选择投效到袁术麾下效命,只是孙策最初的表现,并没有太出彩,这也使得一些人内心深处,其实是倾向于孙贲的,即孙坚的侄子。

不过孙策的脾性,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些。

故而其表现的很激进。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孙策也是有才华的,特别是眼光也很毒辣,在经历了最初的失利后,孙策一边积极备战,一边结交被袁术扣下的马日磾,使其终得怀义校尉,谋划此事之际,还跟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张勋保持联系,这一系列的安排部署下,也使得孙策逐步站稳脚跟。

一句话。

孙策的崛起之路,是靠他一人拼出来的,没有任何退路下斡旋打拼,但也正是这样,使得孙策做了很多激进的事。

如攻打庐江之际,陆康就死在这里,庐江郡治城破之际,纵容麾下兵士烧杀抢掠。

仅是这一件事,就叫孙策背负了骂名。

陆康,那可是名传东南的名士,其族在吴郡底蕴浑厚,整个江东上下,就没有不信服陆康的。

也是这样,使得孙策半脱离袁术,开始在江东征战下,遭到了不少反抗与谩骂,这又使孙策做了很多激进的事。

以杀震之,成了孙策的手段。

即便孙策也知这样不好,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他不这样做的话,那他就无法在乱世下谋取根基之地。

因为孙策的强势,使得富春孙氏一族无不信服孙策,使得黄盖、程普这帮老将也都不提其他,使得吴景、孙静这帮长辈愿帮衬孙策。

也是在不停的征战下,使得孙策麾下愈发复杂,派系林立是一方面,私人部曲众多是另一方面。

周瑜在投效孙策后就发现这种情况,可是周瑜却也知道此事很难改变,但对周瑜来讲,他必须要做些什么,不然的话,江东根本就无法凝聚所有去参与到这纷争争霸下。

借着北方生变之际,周瑜说服孙策,由他出面联合刘备攻打江淮,继而达到一些战略谋划,这既有谋取战略纵深,破除曹军封锁之谋,更有借此战历练将校,使孙策麾下彼此制衡的打算,总而言之这一战啊,周瑜是势在必得!!

“襄安固然重要,但绝没有拿下合肥重要!”

在不少将校请战下,周瑜表情自若,放下所持军报,语气淡然道:“某决意留子康(公孙阳表字),领本部扼守濡须口,仲异(孙瑜表字),公奕(蒋钦表字),义封(朱然表字)率部归子康将军节制,确保濡须口安稳!!”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陡然而变。

不少人露出复杂之色。

特别是孙暠,眼神凌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