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在台湾的正式拍摄时间比上海还要短暂,但陈燔多逗留了一天,去台南的忠烈祠祭拜下了上官志标。
对,忠烈祠。这听上去就复古的玩意是老蒋搞出来的。早在1936年,民国政府就搞出了《各县设置忠烈祠办法》,但真正落实则是在45年胜利之后。虽然按当时的说法,所有自辛亥革命之后抗敌牺牲的烈士均有资格入祀其内,但落实下去其内多大都是牺牲在抗战中的将士及民间爱国人士。
但在人家转战千里虎踞东南后,这里头的人物大多变成了死在解放战争中的那些人物。
就比如《大决战》里被歼灭的那几位......(宝岛各家忠烈祠的原址也很有意思——大多是由日占期留下来的“神社”们改的。比如台北大圆山那个最着名的忠烈祠,前身就是小日子的“护国神社”。)
陈燔一行人不光祭拜了上官志标,这次他们连带着张自忠将军等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将士们都算了进去。
至于本应该在功德林的那几位......就让他们沾沾光吧,反正这地儿以后早晚变成人民英雄纪念碑。
剧组拜完忠烈祠,上官先生又让他儿子送几位去老式的眷村看了看——其实现在留下的眷村已然没多少当年的特色,这趟算是白跑。
可能有人要问了——陈燔这回不是时间紧任务重么,怎么这节奏好像有点悠闲?
因为他又拉了个工具人帮他干活......
“脸上别弄这么干净......我知道现在还没开打,但就那个时间点哪有功夫给人收拾?”一身戎装的吴晶正在指点造型师。他命苦,自己想要演谢晋元,于是不得不开始减肥,过年连酒都没敢喝几口,好不容易把养伤期间以及在美利坚养出来的肥肉消下去。
结果在研究完人物生平后主动缩了回去——谢晋元是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的高材生,之后入的黄埔四期(好像除了一期就是四期名人多),标准儒将式的人物。
吴晶自觉演不出感觉,于是换成了少校营长杨瑞符。这人物比谢晋元大三岁,天津人,粮行学徒出身,19岁时加入吴佩孚的部队,是位久经战阵的老兵。
此人在四行仓库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身中数弹,1940因枪伤复发去世,享年38岁,被追任为陆军少将,葬于二仙桥。
吴晶刚消化好人物,准备大干一场,没成想进了组之后还得干导演的活儿。
原本呢,他的意思是自己在陈燔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帮忙导几场,勉强算个执行导演吧。结果,对方直接把这次拍摄分成了AB组,陈燔自己带人先去拍文戏,算是A组导演,另行把B组导演的帽子扣在了吴晶头上。
造型师点头:“就几天没洗澡的样子?”
“对,我就这个意思!”吴晶点点头,然后任由对方在胡君脸上涂抹。
胡君和人也是老相识了,俩人甚至合体过……(电影《机器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