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向赵桓进言:“陛下,微臣并非反对出击,只是担心夜袭的不确定性太高。
若能等到种师中将军的援军到达,我军实力将大大增强,那时再出击,胜算将更大。”
赵桓沉默,心中矛盾重重。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对姚平仲说,"姚爱卿,计划朕已知,此行风险大,务必谨慎。"
姚平仲领命,他转身对种师道和李纲一拱手。
“平仲定不负陛下所托,誓要以此战建功。”
说罢,他昂首走出大殿,准备着手夜袭金营的准备工作。
随着姚平仲领命而去,大殿内的紧张气氛并未消散,反而因即将到来的夜袭行动而更显凝重。
赵桓,这位身负大宋江山的皇帝,此刻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深知局势的严峻,却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目光在群臣之间游移,心中渴望着有人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
"诸位爱卿,"赵桓的声音略显颤抖,"靖康之变的结局,天下百姓皆知,军心民心皆已动摇。朕,朕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力。
"我大宋,我大宋难道真的要面临如此结局?"
种师道与李纲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种师道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向全国发布檄文,告之以实情,晓之以利害,鼓舞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他的建议,如同在风雨中寻找一丝光亮。
李纲紧随其后,"陛下,臣建议,可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扬我军英勇事迹,提振民心。
同时,广施恩泽,减赋税,安顿流民,以示陛下仁德,稳固民心。"
他的言辞虽恳切,却难掩对赵桓软弱性格的无奈。
赵桓闻言,似乎找到了一丝方向,"爱卿所言极是,此事即刻着手办理。"
然而他的语气中,依旧缺乏决断力。他转身面向群臣。
"众爱卿,我大宋,虽处逆境,但只要上下一心,必能化险为夷。
传令下去,让各地守将知晓,我大宋军民,必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他的声音虽响亮,却无法掩盖内心的惶恐。
于是,一道道诏书如风驰电掣般传遍大宋各州。
百姓们看到朝廷的举措,心中的惶恐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大宋的希望与信任。
士兵们听到檄文,士气大振,心中燃起了熊熊斗志。
在大宋的边疆,一位老兵望着北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靖康之耻,吾辈必雪!"他的声音,如同战鼓,回荡在每一个大宋子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