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四年
赵匡胤端坐于大殿之上,目光如炬,正凝视着眼前的光幕,光幕上描述荆轲刺秦的场面栩栩如生,引得他时而皱眉,时而叹息。
“荆轲刺秦,此事真乃千古奇谈,”赵匡胤缓缓转过身,面向群臣,声音中既有感慨亦有深思,
“朕再闻此事,未尝不感叹荆轲之勇,然其行径终非正道。”
“陛下圣明,”赵普躬身道,“荆轲虽有勇力,然其逆天而行,终难成其大业。始皇帝之应对,方显其智慧与胆略。”
“诚哉斯言,”石守信附和道,“始皇帝借荆轲之举,反而稳固了其在朝中的威信,更显其雄才大略。”
赵匡胤微眯双眼,似有所思,“此等事,若非秦王政之智勇,恐难以化险为夷。荆轲虽勇,终归是匹夫之勇,非王道也。”
“陛下所言极是,”王审琦进言,“秦王政之果断,不仅化解了危机,更是借此契机,进一步巩固了其统治。荆轲之举,反成其助力。”
楚昭辅点头称是,“荆轲虽勇,却未思全局,其败亦在情理之中。始皇帝则深谙治国之道,化险为夷,终得天下。”
“此亦昭示吾辈,治国须审时度势,”曹彬缓缓道,“始皇帝之举,虽起于危机,却终成其大业。而荆轲,仅一时之勇,终落得身死国灭。”
“吾等当引以为鉴,”潘美道,“治国理政,需有远见卓识,方能稳坐江山。”
“正是,”高怀德最后总结,“始皇帝之所以能抵御内外之患,正是因其深谙人心,知人善任。
荆轲之勇,终非正道。吾等当以史为鉴,行王道,方能保我大宋江山永固。”
赵匡胤闻言,缓缓点头,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历史的长河,审视着千古兴亡。
“诸位爱卿所言,皆入朕心。”他沉吟片刻,继而道:“始皇帝能化危机为转机,确为治国之大才。
其人虽有苛政之名,然其功在千秋,不可不察。荆轲之举,虽悲壮,终为一己之私,难成大事。”
“陛下洞察深远。”赵普再次躬身,“始皇帝之行事,虽手段强硬,然其心系大统,为后世奠定基业,实为难得之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