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重置

“所以是一种基于凝聚态物质的刻录方式!”

浏览超算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鹏举思索着什么。

根据超算的推演,这媚娘虚影的状态,还是和计算机芯片有些类似。

计算机芯片的原理说起来很简单,

将沙子制作成硅片,而后将的图纸上的电路刻在硅片上,

这小小的芯片在完成一些体系架构后,通过高电压和低电压,来实现计算控制,计算机便有了逻辑计算能力。

而到了鹏举所在的时代,仅仅是一秒钟便可完成数十亿次的计算,

这也只是普通计算机处理器的常用功率。

追根溯源,计算机能产生逻辑能力还是刻录在的芯片上的小小逻辑单元。

而人类大脑运作也是通过,神经细胞这种基础的存在。

神经细胞也是通过动作电位的高电位和低电位来表示一种状态。

读取大脑电信号,便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基础原理。

无论是计算机还是人脑,都需要存储电信号的介质。

巧合的是凝聚态物质也是一种能存储电信号的介质。

物质运动所产生的速度与介质有极大的关系。

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速度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会产生折射现象。

当光进入水中后速度只有原本的四分之三。

因此有人便设想,若是不同的介质可以将光的速度减慢,那到底能将光的速度减慢到多少。

人类有没有可能看到,光在某种介质中像是水一样缓慢流动。

带着好奇人类开始了研究,

在1999年2月18日《自然》杂志刊登了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科学家的一篇论文,

他们使使用激光作用下的超低温电子云介质,将光速控制在每秒17米。

虽然这种速度还是很快,但人类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光的流动。

在2016年,波色爱英斯坦凝聚态物质理论实现了突破。

人类按照当时的发现,假设,将光射入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时,会存在明显的凝滞现象。

甚至可以将光刻录在其中。

而电信号本质上也是一种速度接近于光,性质与光有些类似的信号,

当时的人类便设想,凝聚态这种物质,能否将人类的电信号刻录下来,形成一种意识体。

“虽然凝聚态物质有刻录功能,但刻录在其中的意识该如何运行?”

看着超算给出的一些结论,鹏举心中最关键的疑问还是没有解决。

而面对鹏举这样的问题,超算也给出了某种可能。

凝聚态物质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物质,

早在2020年初人类对低温凝聚态物质进行理论推测时,便发现其在温度变化下,会出现电磁感应到反磁性质的变化。

简单来说在凝聚态物质扩散的同时,可能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种电流可能会推动凝聚态刻录电信号的运动,从而让电信号出现意识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