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婢女掩嘴轻笑

婢女掩嘴轻笑,话语中带着几分俏皮:“娘子向来偏爱那些腹有诗书气自华之人,那周立之流,不过是借着父辈的荫庇,在人前耀武扬威的纸老虎罢了。赵公子不同,他若得娘子青睐,定能成就一段传世佳话,让娘子之名,亦能在史书上留下一抹亮色。”

浮香轻轻摇头,指尖轻戳婢女的额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温柔:“你这小妮子,也学会打趣我了。女子要想名垂青史,哪里是那般容易的?多少文人墨客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如愿以偿。”

正当此时,主卧的门扉被悄然推开,另一名婢子匆匆而入,她的声音清脆如铃:“娘子,外头有位姓杨的公子,特意遣奴婢送来一首诗,说是专为娘子所作。”

闻言,浮香秀眉微蹙,大丫鬟立时严厉起来,斥责道:“真是不成体统!娘子既已决定与赵公子共叙,岂能随意更改?莫非是你收了什么好处,故意来扰娘子的清静?”

小婢女吓得浑身一颤,连忙低头认错,不敢再多言。浮香见状,只淡淡吩咐:“将诗放下,去告知那位杨公子,浮香心领了他的好意,但今日只待赵公子。”

沐浴完毕,浮香身着一袭薄如蝉翼的轻纱长裙,步履轻盈地步入厅堂,赤足踏在冰凉的玉石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足迹,如同林间小鹿留下的优雅痕迹。她款步至桌旁坐下,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桌上的宣纸,不由自主地伸手取起。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影梅小阁赠浮香》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凡的气韵。她缓缓吟诵:“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诗句如同春风拂面,让浮香的心湖泛起了层层细腻的涟漪。她凝视着那墨色淋漓的字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惊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动。或许,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夜幕低垂,月华如练,轻轻洒落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之中,一片静谧中蕴含着不为人知的波澜。丫鬟翠缕,手持铜环,正欲轻扣那扇雕花木门,邀赵公子共赏夜色,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急促声浪打断——“且慢!”

这声音,宛如春日里骤起的惊雷,清脆而尖锐,自内室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翠缕惊讶转身,只见花魁娘子浮香,一袭轻纱曼舞,手中紧攥着一张泛黄的宣纸,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那双平日里总是含情脉脉的眼眸此刻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混杂着震惊、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谁……谁人送来的这墨宝?快快道来!”浮香的声音几乎带着颤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迸发而出,透露出一股难以言喻的迫切。

翠缕愣了愣,小声道:“似是……杨姓公子所赠。”

话音刚落,浮香竟如被春风鼓动的风筝,猛然挣脱了理智的束缚,不顾一切地向门外冲去,仿佛那门外藏着她毕生寻觅的珍宝。“娘子!娘子!如此妆容怎可轻易示人!”翠缕急中生智,从后紧紧环抱住浮香,两人身影交缠,在月光的映照下,绘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放手!快放手!”浮香挣扎着,脸颊因激动而泛红,眼眶中闪烁着泪光,“莫让那才子空等,错失良缘!”

翠缕心中虽惑,却也懂得主子的心思,连忙安抚道:“娘子安心,我这就快马加鞭,将那才子请回。”言罢,她便匆匆离去,留下浮香一人,衣衫微乱,却美得令人心动,怔怔地望着手中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赠浮香,赠浮香……”

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珍珠,无声地滑落,滴落在宣纸上,晕染开那字里行间的情意绵绵。浮香的心,随着这诗句,飘向了遥远的梦境,那里有她向往的诗意生活,有与她心灵相通的知己。

与此同时,前厅之内,灯火阑珊,宾客或去或留,各怀心思。许家叔侄,坐于一隅,气氛略显尴尬。许平志望着侄儿许新年,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原以为一首佳作能搏得美人青睐,不料却换来一句轻描淡写的回应,让这场精心策划的才情较量,似乎以失败告终。

“小安啊,浮香姑娘似乎并不为你的诗所动。”许平志叹息道。

许新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故作高深:“区区红颜,岂能理解我等文人墨客的深远意境?”然而,那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挫败与不甘。

而在这灯火阑珊处,一场关于情、才、缘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在灯火阑珊的浮香阁内,许平志的眼神如炬,穿透喧嚣,锁定了自家儿子许小安,轻声却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地问:“宁宴,方才那首七律,当真是你心中所吟,堪称绝妙?” 话语间,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震颤。

一旁的许二郎,这位平日里以才情自傲的少年,此刻却是一脸折服,嘴角挂着苦涩却真诚的笑:“大哥,你这一手,我真是心服口服,‘极好极好’,此言非虚。”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而真实。

许大郎亦是满腹疑惑,毕竟那首诗是他亲见许小安挥毫而就,其韵律之美,意境之深,令他自己也难以置信,心中暗自思量:“此诗,必能流传千古。”

这首七律,不仅名震京城,更是跨越时空,成为了咏梅的经典。尤其是那“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的绝唱,仿佛能穿越时空的壁垒,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文人墨客,无不为之倾倒,传唱不衰。

《暗香》与《疏影》,因这两句诗而化身为词牌名,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文化瑰宝,见证了这首诗在古代文坛上的崇高地位。欧阳修、司马光等历史巨擘,亦曾留下墨宝,盛赞此诗之精妙,将其推上了无可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