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读者来信

“要八九千块,是真正的四合院,不过是一进,买的翻译家叶君健的,在恭俭胡同。”林正军道。

"位置挺好,但是……八九千块,太不划算了!"周守成顿时插口道。

赵香蓉道:“四合院住着不舒服,分房的时候,愿意要四合院的,面积都多点呢!”

现在我们一提四合院,都觉得是土豪阶层,但在这年月却完全相反。

数十年前,大批量的宅院被征收公用,只有少部分幸免于难。

叶君健的房子就属于幸免于难那种。

他是解放前购买的,又是我们这边的得力干将,是进步知识分子,因此绝对不能征收公有,保留了所有权。

后来又经历特殊十年,叶君健也被批评打倒,房子也收回国有,恢复名誉与工作后,房子又归还。

这种情况,也不少,比如红木家具收藏家王世襄就把自己收藏的明清家具全部上交了,后来也归还了一部分。

目前,除了叶君健这样产权清晰的四合院,仍保留着独门独院的状态。

大部分被收走的四合院都成了各单位的宿舍,沦为大杂院。

四、五、六、七户这么住着,十平米的地方住三代人,都是常事。

没暖气,没厨房,共用水龙头,连户厕都被大量填平,改为巷子里的公厕。

屋里得准备尿盆儿,早上起来排队倒。要是赶上拉屎,跑过去一看坑满,那就急得原地转圈。

这种情况,到了九十年代也没很大改善。

王靖雯跟着窦大仙儿住大杂院的时候,大清早起来也排队倒尿壶,还被香港媒体给拍了,相当狗血。

林正军也没解释四合院的升值潜力,笑道:“外公外婆,我就是喜欢接近自然的感觉,夏天晚上往院子一坐,能看星星听蛐蛐叫,冬天能在院子里赏梅花堆雪人。哎呦,住筒子楼,我不喜欢,太拘着了!”

“哈哈哈,正军这是文人骚客,追求的是闲情雅致!”

“对对对,讲究是天人合一!”

他这么一说,周守成和赵香蓉毕竟都是知识分子,倒是理解了。

赵香蓉想了想,道:“现在对外地转为京城户口倒是卡得很严,但买房子我没听说过户口限制,你还是去房产所问问才行。”

1977年11月出台的户籍政策,给城镇商品粮户口和农业户口之间划上了一道天堑。

而京城、沪上和天津这三个城市的商品粮户口与其他城市比,又在天堑的上面继续加了好几道天堑,几乎锁死了除了高考外的所有农转非的渠道。

以婚姻为例,以前孩子的户口能够随母亲户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