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吸干大明血的食利阶级

镇国将军之下又有从二品的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下还有从三品奉国将军。

以此类推,还有从四品镇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中尉、从六品奉国中尉。

一直到奉国中尉后不再降等。

可奉国中尉的子孙却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爵位。

往少了说,一个亲王若是生十个郡王,十个郡王就能生百个镇国,百个镇国那就得生千个辅国,千个辅国就能生出数万十数万的低等爵位。

而且每一位皇帝继位后又能生出若干亲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官员最多时是八万余人,如同细胞分裂般的宗室增长,只需两三代人明朝的各等宗室数量就能远超官员数量。

而且这些宗室因为生活环境优渥,只有少部分人有足够的才能匹配实权官职,绝大多数是平庸之辈只有虚衔或没有官职。

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宗室,让大明空耗的财政何其之多,大明百姓日渐加剧的赋税压力又何其之重。

又因《皇明祖训》并未明确提及庄田赋税问题,拥有大量庄田的藩王们在事实上处于免税状态。

朱棣虽然有限制藩王过度扩张土地的政策,但获得爵位的藩王们还是会有固定的岁禄。

明神宗万历时期免税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这还只是书面上的,细查之下全国还有许多地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避免纳税。

比如贿赂地方官吏,在土地丈量和登记时隐瞒实际田亩数量。

或者让出部分土地收益,将自己名下土地假托到那些享有赋税减免特权的人名下,从而逃避纳税。

在真正纳税的农民再也承受不了与日俱增的赋税后,便会被迫出卖土地成为佃农,这些土地在辗转交易下又会渐渐兼并到无需纳税的权贵阶级手中。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的明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陷入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最终也是因为财政连基本的军饷都无法发出后导致亡国。

没能从根上解决的宗师弊端,成为了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在朱棣时期,这一弊端尚未全面显现,而且还开创了吏治清明,工商农业俱是繁荣的盛世局面,即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