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来议事

正是因为明代重视杀良冒功的问题,所以在核验上是很严格,并且还会记录下来。

只是没想到,正因为明代重视杀良冒功的问题,并且有所记录,这些记录反被夸大,成为了‘老乡,借你人头一用’。

至于军需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军需钱粮。

李氏朝鲜能够征集的粮食,基本上已经被刘綎征完了。就刘綎那过人的行动能力,没征完,也差不多少。

就李氏朝鲜军队的战斗力,离了明军啥也不是。明军停在汉城外,不打了,他们自然就不乐意。

不乐意,还没什么办法,只能背后蛐蛐人。

“好啊!”内阁首辅王锡爵是个愤青脾气,当听到朝鲜人这么诋毁自家军队后,当即就忍不住了。

“皇上。”他朝着朱翊钧躬身,“我军目前已经收复平安、咸镜、黄海、江原以及半个京畿道,大半个朝鲜已在我军手中。”

“臣以为,实控朝鲜,是时候彻底铺开了。”

实控朝鲜,是必然的。大明朝出钱出力,自掏腰包帮他们打倭寇,哪有那便宜事。

此次出兵,共有九万五千人,军需军械,皆由大明境内转运,沿途所需要的后勤人员,可不是个小数字。

不过,这么多的后勤人员,不是单纯的只做后勤工作。

朱翊钧与一众大臣商议的计划是,前线官兵打到哪里,补给线就铺到哪里。

从辽东一直到汉城这一条补给线上,全都明军的后勤人员。

这一次的后勤人员,朱翊钧没有动用一个民夫,用的全都是卫所兵。

卫所兵,精壮基本上都被挑走成为营兵。其余的,打仗打不了,搞搞后勤工作还是可以的。

就像京营里的五万续备兵和五万后备兵,朱翊钧直接抽调了一多半,全都撒在补给线上了。

这些负责后勤工作的卫所兵,直接进驻朝鲜的各个城池,留下就不走了。

如此一来,明军在朝鲜收复的城池,等于是在明军手里,朝鲜人,就是陪衬摆设。

王锡爵的意思,很明确。反正大半个朝鲜都在我军手中,而且朝鲜人派不上什么用场,反而还只会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