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番外:洲际导弹

62年7月25日凌晨,西北某地。

一众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最后一次检查。

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屠总设计师,又一次坚持爬到架子上,仔细地带人进行着最后一遍检查。

当时间来到上午七点多的时候,远处的太阳,已经露了一点头了。

最终,屠总设计师深深地吐出了胸中的一口浊气。

然后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再看文件的名称——东风-5型导弹,第一次发射实验

是的,这是一次导弹的发射实验。

此前,我国先后完成了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这总计四款导弹的试射。

东风-1型导弹,属于是近程弹道导弹,仿制于德国的V-2导弹,但经过改造后,射程更是超过了V-2导弹,最大射程超过了350公里。

而紧随其后的,52年的时候,我国制造出来了东风-2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属于中程弹道导弹,通过惯性制导,最大射程能够达到1600公里,且误差只有不到100米。

此后,因为中苏关系当时比较亲近的原因,双方合作研发了东风-3型中远程导弹,这款导弹,于55年研制成功,最大射程能够达到3000公里。

因为按照后来的导弹射程划分之中,东风-3型弹道导弹刚好属于是中程弹道导弹和远程弹道导弹之间的产物,所以,在后来被认定为中远程弹道导弹。

而后,因为玉米晓夫的缘故,我国和苏联的关系有所恶化,但因为当时的我国再对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提供大量廉价轻工业品的缘故,所以,双方最终并没有撕破脸。

但是,一些研究活动,自然是不可能继续一起进行了。

从这里开始,中苏两国的武器发展之路,便是开始各自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

57年,伴随着苏联和美国先后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八千公里的导弹)的制造工艺,我国也是开始正式启动了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的发展。

没办法,这一次我国的各项条件虽然相对于原时空要好了很多,但很多东西,却不是说有就能有的,哪怕是由张浩这样的存在,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积累才行的。

58年,美国首先完成了核武器小型化的研究,将导弹和核武器进行结合,试射了全世界第一枚核导弹之后,我国和苏联也是迅速开始跟进。

而就在次年,也就是59年五月份,我国成功试射了射程超过6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东风-4型。

紧跟着,59年四月,我国以东风-3中远程弹道导弹作为载体,在携带了一枚2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向西北大漠深处的某地,成功试射了一枚核导弹。

核导弹成功在沙漠深处引爆后,距离目标点位距离只有不到五十米的偏差。

而无论是东风-3还是东风-4,都可以携带核武器。

当这一消息出来以后,远在南缅的画面等人,可谓是惶惶不可终日。

而这个时候,我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问题,还在持续进行着。

说实话,和美苏这样的正处在扩张期的庞然大物同处于一个时代,就算是我国有着张浩的存在,也是有些感到无奈甚至于绝望。

就算是很多的项目,有着张浩的布局和推动,但伴随着美苏之间的争霸越发的激烈以后,我国也是逐渐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情况。

从到核武器再到导弹,之后又到航天发展,美苏之间的争斗,可谓是无时无刻。

先是近程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乃至于洲际弹道导弹,然后是卫星升空,核电站的建立,再到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美苏之间的争斗,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全世界。

就算是我国,现在也是只能闷头发展,只希望不要被落后的太多。

但有的时候,底子太差,就会发现,根本就追不上对方的脚步。

57年,美苏相继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我国虽然早就已经开始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只是迫于经济方面仍然和美苏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无法制造出来。

还能怎么办,只能勒紧裤腰带,努力加油干了。

结果,紧跟着,美苏又相继完成了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工作,这下可好,还能怎么办,继续勒紧裤腰带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