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你说的,一家最多一斤,但是换的人少、问的人多,你说那个我都嘱咐了,都往高处种,就是那些边边沿沿浇不上水的地方先种。”
付宁对于今年能换多少种子没有很高的期待,甚至说换的人不多,他心里的压力还小一些。
等到今年秋天真正的收成展现在大家眼前了,都实实在在看见了晨丰一号的产量,接下来的换种才有底气。
从京城带来的成药是付宁的谢礼,另外还有几本京城小学堂的课本,赵青山的小孙子也到了开蒙的年纪了。
这两样东西可是送到人家心坎上了,赵村长当时就把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是换种的事情就包在他身上了。
两个人正说着话,有个人拎着个布袋子就进来了,咣当往桌子上一放,“叔,我能换五斤不。”
付宁抬头一看,是三虎。
“说好几回了,一家最多换一斤,再说你们家地里多一半都种的是黄豆,换这么老些你也种不了啊!”
显然三虎来了不止一趟了,赵青山也拒绝他不止一次了。
“我跟凤英商量了几天了,今年挨着地边儿再往山上开一小片儿荒,能多种点儿是点儿。”
“那也不行,全村都说好了,一家最多一斤,你怎么那么特殊呢?”
三虎摸着脑袋,抬眼看了付宁一眼,立刻又把目光躲开了,“她干爹是个善人,也是个能人,要是这能帮上他的忙,我就多种点儿也是应该的。
而且凤英说,他琢磨这个耐旱的棒子肯定有原因,让家里多种点儿,吃不了亏。”
付宁听了这话挺诧异,但还是坚持只换一斤种子给他,“三虎哥,咱们得慢慢来,都是指着地里收成糊口的,还是得有托底的。”
好不容易劝住了三虎,等到了赵三爷家,同样的戏码又来了一遍。
这信任给付宁带来的压力比千夫所指都大,安排好了大福小福的任务,他整个儿播种季节都在赵家庄的山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