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农垦和扶南稻

且隋 玄武季 2496 字 2个月前

大豆、油菜、麻,可是自家土鳖。后来又引进胡麻、荏,那是外国种。

后来,人们便自然而然的榨出了植物油。

可是,这时候的植物油,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来看的!

看的?

是啊,灯油!

偶然的机会,有个好奇心很重的家伙,竟然将灯油尝了一口。

喔噻,不错哦!

于是,植物油的又一个用途便扩展了。

调味!调味!真香!

再于是,在南北朝时,就有了贾思勰《齐名要术》中的“炒鸡子法”。

小主,

但是,记住哦,贾农他先人特别注明,当时用的还是铜铛——铜锅也!

那,哪是老百姓用得起的?

不过天啦,炒菜终于出现了!

现在,阿布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炒菜技术,让“炒”扬名天下,让“炒菜”成为天下人众食之的!

从此之后,阿布随便到哪儿去,都可以吃到独占鳌头、花样繁多的地方炒菜!

那时候,就喊:

“小二,来个你们的招牌菜!“

于是,不一会儿,就端上来可荤可素、荤素合一的一盘盘炒菜!

最重要的是,只要少量的肉,配上较多的蔬菜,就可炒一盘让普通老百姓有了笑容的日常佐餐小菜。

说说阿布计划发展东北水稻的事情。

远古时代,东北有稻子吗?

当然有,不是水稻,是旱稻。

旱稻,顾名思义,就是在旱地上种植的稻子。

在东北各族的传说、文献、遗迹中,上古时代的东北先民,早已掌握“五谷”之一的稻的种植方法。

当然,这里的稻就是旱稻,也叫陆稻,其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

它优点是,耐早、耐热,吸水力强;但缺点照样明显,产量低、出米率低、米质次、口感差。

所以,陆稻米,从来没有成为汉文化圈老百姓餐桌上的主客。

东北水稻,是和中国传统水稻是两个概念。

世界水稻起源于中国。

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

最早的水稻种植,仅限于杭州湾和长江三角洲近海一侧。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殷朝和周朝交替的时候,中国水稻由舟山群岛北传到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后来,中国水稻传到菲律宾、伊朗、西亚、非洲、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真正历史上的东北水稻,到来的非常迟缓,一直要到18、19世纪,由朝鲜传入。

在此之前,东北的普通老百姓,吃小米、麦面,高粱面、豆面等。

在阿布穿越的现在,水稻作为当地粮食作物的概念,基本上不存在!

经过老百姓无数次验证,他们得出了一个道理:水稻不能在这大东北短暂的无霜日子里生存。

现在,这几麻袋叫扶南稻?

当波斯人解释了半天,阿布才搞清楚这是一种来自扶南国的稻种。

这几麻袋稻种,据说是商队偶然与一个海客商人做交易时,被当做搭头而硬塞到手里的。

因为搞不懂这扶南到底是哪个国家,阿布忙不耻下问了博学的司徒先生。

司徒先生捋着小胡子一说,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扶南的一些史册轶闻中的记载。

结合记忆中的地图,阿布这才有了对扶南国的大致印象。

扶南国,又作夫南国、跋南国,意为“山岳”的意思,是目前存在于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

其范围大致在阿布前世的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一带。

听司徒讲,这扶南国也是他在大中国史册中翻到的第一个极南国家,至于他们的稻种为何能跨越万里之遥被送到这极东北之地,实在费解。

阿布可不想仔细思考这种子为何能到自己的地盘。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得到了这些明显迥异于朝鲜半岛稻种的稻种!

他自己,也是费尽心力的寻找大中国中原江南一带的合适稻种。

可是,等他搜寻一番,竟然无奈的发现,没有!

不要说自己前世熟悉无比的籼稻和粳稻稻种了,就是乳白色或者略偏黄色的糙米,也在这方天地中很少见。

即使有,价格也一点都不亲民。

而朝鲜半岛靠近汉江流域和偏东南温暖的地区,是有大量的水粳。

只是遗憾的是,这种水稻,从来没有在整个大东北种植成功的任何例子。

为什么呢?

前世的农民儿子阿布,自然是大致能明白为什么。

但他,会傻乎乎地说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