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风雨惊雷踏边城

且隋 玄武季 2325 字 2个月前

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地位。

这个时候,管涔山上,只有长城,还没有关城。

而雁门关,这时候也只叫雁门塞,不过已经有了专门的雁门守将。

至于偏关,这时候也不出名,正式设关也是明朝时期。

但不管怎样看,这里的战略地位相当突出,还有一段赵长城修在此处,与河相接,阻挡北骑。

纵观管涔山、雁门、马邑这一线,自有历史记录以来,都是北方草原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如验狁、燕京戎、林胡、楼烦人,以及现在的突厥人。

处于中原边境一线的这些地带,长期处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之中。

农耕的守和植,游牧的猎和逐,在此始终进行着冲突、战争、融合、过渡。

现在,大隋与东突厥的关系,随着长孙晟时代的过去,裴矩时代已然来临。

两相比较,裴矩在能力和手段上,还是差长孙晟一筹。

虽然裴矩依然使用萧规曹随的策略,但很明显,对突厥内部的关系判断和处置上,出了纰漏。

阿布得到的消息,真正让都拔大怒而陈兵边境的导火索,却是裴矩送南面可汗咄吉世利的新媳妇长乐公主期间,干了一件大事。

裴矩杀人了!

确切地说,是诱杀!

他把都拔身边最得意的宠臣、谋主史蜀胡悉给杀了!

史蜀胡悉是谁?

一名来自粟特的商人。

粟特人,是长期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的古老民族。

从东汉时期直至大隋,一直往来活跃在北丝绸之路上,因为他们擅长经商而闻名于整个欧亚大陆。

小主,

突厥人称西域康居国为“坎杰克”,而康居正是粟特人的故乡。

粟特人,沿着中亚西部的北丝绸之路干线,建立过许多绿洲城邦,但从没有建立过统一的国家。

据传,丝路北道的碎叶城,正是不辞劳苦、东西往返的栗特商人所建。

做为独具特色的商业民族,贪财好礼的他们,不太计较信仰、宗族,常常依附于当地强大的外族势力,以各种身份作掩护,以便于进行经商敛财。

有“善商贾,好谋利,无所不用其极”,“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之说。

他们使用的交易货币,主要是萨珊银币,这也让这种来自波斯的银币,广泛流通于铁勒草原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

粟特人的生意,主要是从中原购买丝绸,又从西域输入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玉、玛瑙、珍珠等。

此外,六畜、奴隶、高利贷等,都是他们的生意内容。

北齐、北周、大隋时期,粟特人在突厥、铁勒等游牧部落中最为活跃。

称着草原的粟特商队首领马尼亚赫,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他不但活跃在突厥汗国的广袤大地,而且利用突厥官方势力的背书,开展政治、贸易活动。

马尼亚赫曾受命于突厥可汗,作为使者出使波斯、拜占庭等丝路沿线国家。

这样的人,当然不会仅仅是一个两个人,还有如西魏胡安诺盘陀等人。

史蜀胡悉,就是其中一个。

史蜀胡悉家族,世代经商,富可敌国。

他本人,受过良好的东西方教育,不仅精通为商之道,而且对官场谋略也很有心得。

当年都拔之所以能干掉他老爹射匮,成为东突厥大可汗,史蜀胡悉可是出了大力。

他不仅为都拔献上大量的金银以快速稳定大局,而且还出谋划策对抗步步紧逼的大隋。

突厥人并不善于理财和殖货,所以这些年,都拔基本上将汗国的财政大权托付于史蜀胡悉。

因此,往往在大隋和突厥的互市贸易、大兴城和东都城的万国博览会上,都能看到代表东突厥商贸代表的史蜀胡悉身影。

粟特人,对大隋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的安全、大隋与突厥的外交关系,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以史蜀胡悉为代表的粟特商人集团,长期把持着突厥人的贸易和外交。